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liangssw.com/bozhu/14772.html
如果你感觉自己还在“被内卷”,那一定是你“躺得不够平”。
最近“躺平学”成为年轻人对抗内卷的思想武器,反正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有钱人了,还不如就地躺平选择有尊严的活着。结果大家姿势还没摆好,就被国家喊起来生三胎,这回评论区很整齐:“政策尽管出,我生算我输”。当“丧”与“卷”作为硬币的正反面,你选哪一面?
01世界的参差
今年《创造营》开播后,“世界的参差”梗迅速爆火网络。起因是在这场选秀中,国内与国外参赛选手的水平差距较大,对此邓超表示:“”如果楚门的世界不是电影而是现实,那么这一次各路人马对“躺平学”的争论,又何尝不是让观众看到了世界的参差。
“只要我躺得够快,资本就剥削不到我”代表了网络上的年轻一代无奈的心境,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躺平的风靡似乎显得十分不合时宜。因此共青团中央微博、南方日报、光明日报等官媒先后呼吁“年轻人不要躺平”,更有声音将“躺平”视作“毒鸡汤”,认为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集团高管和大学教授也纷纷现身说法,清华教授以“躺平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但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的言论冲上热搜,俞敏洪、董明珠等企业家也表示年轻人应该努力为中国多创造财富,要讲奋斗精神,追求精神财富。
这些言论不出意外地激起了年轻人的逆反,不少人认为这是既得利益者的傲慢。而“开放三胎”的消息更是为“躺平之争”火上浇油,所有被工作、房贷、婚育等裹挟的焦虑有了释放口:“64岁的一天”、“民不聊生”、“我不买三辆劳斯莱斯,是因为劳斯莱斯限购吗”等热梗满天飞。
被“新华社”删除的三孩投票
面对年轻人“不敢生”的现状,携程联合创始人、人口学者梁建章建议生1个孩子奖励万元,还有人大代表提议延长产假至3年。先不论一次性发放的巨额奖励可能带来的人口重量不重质,就说延长产假这条建议绝对是将女性往职场绝路上逼,没有一家企业会愿意接受生3个孩子放9年产假的女性员工。而对于有钱人来说,“开放三胎”或许只意味着少交点罚款。此次“三胎”消息一出,曾因超生被罚款的张艺谋夫妻微博发文“提前完成任务”来暗讽计划生育,不过即便被罚了万,对于其高收入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
小镇青年挤过独木桥来到城市后,首先感受到的,是世界的参差。
02好饭也怕晚比起微观个体的参差,宏观与微观间的背离更加的矛盾。
一边是全面开放三胎,一边是卷到极致不如躺平,年轻人对祖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乐观和骄傲是真的,但对房价、生育、内卷的悲观和抱怨也是真的,所以才会出现如今大方向上认同政策,但在现实中无法配合的状况。复旦经济学院的助理教授奚锡灿就曾分析过年轻人在宏观上乐观、微观上悲观背后的经济基础。一方面我国的广义投资中,大量资金投进了回报率很低的实物项目,比如贵州独山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湖北武汉的“弘芯”半导体等等,最后不但投资打了水漂,还成为巨额地方债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显得特别“谨慎”,我国教育和医疗占GDP的比重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即使在上海和深圳这样对标国际超一流城市的地方,医院的供给依然跟不上常住人口的增长,供不应求最终体现为“学区房”的价格飞涨。此外,像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工业用地供应充足,价格也便宜,但住宅用地的供应却卡得更死,导致地王频出,房价上天。于是,无房的年轻人感到窒息,高房价也进一步限制了居民消费和人力资本投资。
理解了“躺平学”背后的经济逻辑,我们更能看懂为什么放开“三胎”需要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降低教育开支,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持。如果未来在住房方面,国家能让经济适用房惠及更多年轻群体;在教育公平方面,能让更多的普通家庭能享受公立幼儿园的优秀师资和条件,消除“学区房”的“优势”;在医疗保障方面,能让孩子和大人“病得起”;在生育休假方面,可以支持夫妻双方共享育儿假,鼓励更多“爸爸”承担育儿养儿责任;在保障女性就业权益方面,立法监督用人单位保障职业女性生育后的各种权益......那么一切问题可能就会像光明日报说的那样:
除了实施力度以外,更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速度。政策滞后的时间越长,民众们响应政策的意愿越低。好饭也怕晚,子弹可以飞得更快一点。
03错位的劳动力市场和教育体系其实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优化生育政策,另一个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比起“三胎”政策来说,为了应对老龄化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更密切相关。但无论是开放“三胎”还是延迟退休,都是为了向市场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来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关于人口红利可看之前文章:人口红利还是人口焦虑?)
但事实上,我国的现有的劳动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双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与年相比减少万人,比重也从年的70.14%下降至年的63.35%。而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3.6%。与此同时,教育部公开的数据则显示,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预计从去年的万上升至万。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年轻人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然而另一头,“技工荒”已从沿海的工业和外贸大省扩散开来。之前国家统计局做过一项包括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约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比例创了近几年来的新高。在人社部公布的年第一季度全国“最缺工”个职业排行中,新进排行的29个职业里有20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汽车生产线操作工”首次进入排行前十,与汽车生产、芯片制造等相关的职业需求明显上升,制造业人才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势头。
蓝领无人问,白领挤破头。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年轻人的“躺平”心理吗?并不见得。
三农问题专家、教学科研工作者温铁军认为,大学生投身快递、外卖行业的新闻屡见不鲜,从辛苦程度来看并不亚于在车间工作,因此当下年轻人不该被贴上不努力、不奋斗的标签。问题应归因于教育体系的错位。
我国的教育文化实际上并不鼓励人服务于本地化,反而为了融入全球化,过往教育经费的大头都被双一流的大学占有,并将干职业、干技术的岗位指定为等而下之,把这方面的教育推给市场。但在如今全球化解体的冲击下,现有的人力资本并不能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及生态化发展的战略转型,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实际上才是公共资源最该倾斜的地方。
到这里,你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应当简单地将“不结婚”、“不愿生”、“躺平学”归罪于年轻人,“丧”也好,“卷”也罢,都是身处于这个时代之中的年轻人“主动”的选择,而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才是更加值得深思的地方。
更多文章可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