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220623/11062749.html
我与拉故的故事,要从年的秋天开始说起。
年秋,24岁的我从北京来到独山县的麻尾工业园区投资公司,同年11月我主动申请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成为独山县麻尾镇麻尾村的一名驻村干部,根据工作安排,我全面负责麻尾村拉故组的脱贫攻坚工作。从此,便与拉故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拉故组的网格员,来到拉故的第一天,我被乡亲们的纯朴、热情深深地打动,这也点燃了我前所未有的工作勇气和热情。 第二天,我便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不到几天,便全面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当我得知长期困扰他们的是基础设施问题时,深知基础设施建设是村镇发展的根基,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生活,我便开始制定了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 在我的组织下,经过多方筹措,帮助拉故组完善基础设施,实现自来水到户,串寨路的全面硬化,铺设了68米的排污水管,新建了高位蓄水池,既解决了污水排放和村民长期以来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还利用滴灌系统发展种植业,大大增加了群众收入;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我们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拆除老房6栋,帮助贫困户补齐生活短板,改善了各户的家庭生活环境,并且形成了长期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
杨紫昊入组了解农户家庭情况
在近一年的扶贫道路上,我感受到地处大山深处,教育资源缺乏,群众思想保守、没有产业支撑成为了拉故长期贫困的原因。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双扶策略只有得到真正落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大力实施“结对帮扶、捐资助学兴教育”,大力发展产业的扶贫理念便在我心里萌发。 年,我利用资源,联系远在北京的朋友,为麻尾幼儿园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幼儿图书,从娃娃抓起,让新一代的孩子们从思想上改变。 除了转变村民思想,我还大力发展产业,让群众们的钱袋子鼓起来。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拉故组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同时期参加了惠农利农合作社和独山无患子种植合作社。
杨紫昊给群众发放水果苗
麻尾村专门请专家对农户进行培训,帮助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并与合作社进行联动合作,动员周边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产业帮扶和农产品定向收购,从而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得到实惠。 一年多的驻村工作,我看到了美丽拉姑的变化,更深深的感受到肩上的担当与责任。我及我所在的村组近年获得的荣誉称号,也将激励着我继续我的帮扶之路,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整理
编辑顾航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