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下司镇养殖户莫邦付背靠大树好养猪

盖博士遮盖液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751283.html

独山县下司镇星朗村,山坳里的养殖场周边被护栏围得十分严实。透过护栏远远看去,投料塔,吸粪车等设备一应俱全,颇有些现代化养殖场的模样。

“你们到这里就行了,不能进来哈。”刚走到养殖场门口,主人何立凤赶紧从养殖场内隔着护栏向记者一行喊话。她告诉记者,该养殖场是她家与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共建,有严格的消杀和日常管理规定,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允许外人进入,自己也不能随意外出,为的是保持稳定的养殖环境。

“8月份刚出栏了头生猪,因为行情不好,只结算到3万元左右,没赚到钱,现在正在消杀,马上要开始养下一批头。”何立凤的丈夫莫邦付接过妻子的话介绍道。

莫邦付在查看吸粪车

头猪仅仅结算3万元,每头猪值31.25元?而且还要继续扩大规模?莫邦付的一席话让记者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们采取‘公司+农户(或家庭牧场)’的养殖模式,公司为养殖户提供统一建舍、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回购、统一销售的‘八统一’技术服务,养殖过程中的猪苗、饲料等运营成本支出都由公司承担,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户养殖成本和风险。

“莫邦付的3万元是公司结算的代养费。”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晓丹介绍说,4月份出栏的生猪价格比较理想,那一批头猪,莫邦付结算了36万元,每头猪的代养费达到近元。

“古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我是背靠大树好养猪。”听着公司负责人给自己算账,莫邦付笑着说,公司承担了养殖成本与市场风险,自己是借鸡生蛋。

莫邦付向村干部介绍养殖场情况

从莫邦付口中记者得知,他们一家养猪已经有10余,但养殖方式比较传统、粗放。在年的非洲猪瘟疫情中,来头猪全军覆没,压得一家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那时,看着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在风雨之中岿然不动,莫邦付在佩服之余,萌生了与该公司合作的想法。

“从贷款、圈舍建设到养殖技术服务,公司全程提供了细致周到的跟踪指导。”通过自筹和公司担保贷款,莫邦付投资余万元建成了如今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实现从散养向标准化养殖的转型。

“原来自己养,两个人管来头猪就忙得不可开交,现在一个人能管理头。”指着养殖区的投料塔,莫邦付说,公司每天会定时定点将饲料拉到养殖场,通过投料塔进行自动投喂,十分高效便捷。自从与公司合作,学到了很多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为今后的自主发展累积了宝贵经验。

莫邦付的标准化养殖场

廖晓丹告诉记者,在独山,像这样“公司+农户(或家庭牧场)”养殖模式,带动大户建成投用的标准化养殖场共有8个,平均养殖规模在头左右。他们将持续用好该模式,带动更多大户参与到生猪产业发展中来,持续推动独山生猪养殖水平提升,走向规模化、现代化,为独山建成生猪调出大县贡献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王小婷何涛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