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以来,万黔南干部群众克服疫情影响,播种春天,耕耘夏天;广大农技人员通过“揭榜挂帅”,把论文写在黔南的大地上。
每一位普通的干部群众,立足自身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们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你听,在都匀平浪,水稻收割机正奏响丰收的乐章;
你看,在三都都江,风吹万亩梯田,一浪高过一浪;
你尝,在福泉洒金,福牌金秋梨,让你感受丰收的甜蜜;
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开设专栏,邀您共享黔南大地丰收的喜悦,见证这份为民族复兴贡献的不可或缺的点滴力量。
9月15日,独山县玉水镇本寨村村民张加赵家的稻田里格外热闹,两台收割机轰隆隆地在田里来回忙碌,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围观,不多时,大片的水稻就收割完毕,颗粒归仓。
“效率太高了,这块田,往年请人工收割,4个人要两天才收割完,今天两台机器不到20分钟就搞定。”看着收割机里吐出干净金黄的稻谷,张加赵赶忙用口袋接住,高兴得合不拢嘴。
当天,独山在玉水镇举行年水稻机械抢收开镰仪式,现场就设在张加赵家田间。
据悉,今年独山全县种植水稻18.03万亩,该县国有平台黔南兴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兴农达农机合作社,利用广帮资金万元购买收割设备,同时吸收县内外机收资源组成机收队伍,奔赴全县各乡镇进行水稻抢收。
秋高气爽,正是农忙时。张加赵家中水稻收获的喜悦,只是黔南沃野千里上,收割机轰鸣奏响的秋收协奏曲其中一音。
9月17日,都匀市平浪镇凯口村金黄的稻田里,一场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正在进行。随着裁判一声令下,9名水稻收割机操作手,驾驶着“铁牛”轰隆隆开进稻田,留下稻香一片。
而在惠水县摆金镇,党员干部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深入各村帮助困难农户及时抢收成熟的稻谷,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践行担当,确保群众守住“粮袋子”,稳住“菜篮子”。
整合资源保归仓,劳动竞赛促效率,干部下田助秋收……黔南各地创新手段,多措并举,只为大地的丰收。
记者从黔南州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针对秋收面临疫情管控等问题,黔南因地制宜成立秋收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服务队,深入一线指导秋收工作,并针对秋冬种所急需的机播、机插等环节配套机具,利用好购机补贴、广帮资金等项目,积极引导合作社、农机户等经营主体加快引进,补齐硬件设施短板。
各县(市)加大统筹整合力度,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机械化,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扎实推动水稻机收,确保颗粒归仓。
“目前,全州共有个社会化组织,台联合收割机参与秋粮收获。”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韦兴宇说,在加强资源调配的同时,黔南积极开展“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等活动,加强农机手之间的交流,起到以赛代训、以赛提技的效果,加强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普及应用。
数据显示,今年黔南州秋粮种植面积.52万亩,截至9月21日,收获面积.54万亩,占种植面积76.31%,产量预计79.15万吨;全州秋粮可机收面积.4万亩,已完成.7万亩,占比69.2%。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陈庆
二审梁晓琳
三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