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法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斩穷根丨独山

我的驻村工作,要从年5月18日说起,就在当天,县委选派我到百泉镇旗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旗山村本身是由摆独村、其山村、新力村三个深度贫困村合并而成的,全村总人口户人,光贫困户就有户人,贫困人口占比56.7%。到村后,与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一起深入村组走访调研,我才真正了解到旗山村高山峻岭、地形复杂,田地稀少,产出有限,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富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脱贫路径找到了,真正操作起来十分不易。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量大,户人,每一家都需要反复上门沟通、做工作。不过任务虽然艰难,我还是坚持和村干部们一起,走访了所有贫困户。也正是这个走访历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旗山村百姓贫困的现状。何永远(右)走访搬迁群众虽然搬迁后的居住条件会明显改善,但离开世代相守的村落,很多村民要考虑搬迁后的就业、上学等问题,积极性并不高。我们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好后顾之忧。胡荣春户,家庭人口4人,带着两个孩子,儿子有视力和智力障碍,没有劳动能力;女儿正在读大学,每年学费负担也很重,我知道情况后协调社会帮扶捐赠1万元助其就学困难,并帮其实现农村低保转为城市低保,让生活有了更好的保证。年,一家人搬迁到鄢家山安置区,房子面积有80多平米,宽敞又明亮。“何永远书记帮助我们家解决了实际困难,渡过了难关,感谢他让我们过上了现在这样无忧的日子。”胡荣春搬到新家后如是说。虽然工作繁杂,但我告诉自己:这件事儿做好、这场硬仗成功的打下来,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长久的好事,造福的不仅是这一代,还有下一代。何永远入户动员群众搬迁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我与村“两委”逐渐总结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六个一”工作法。即建立一个专班,为搬迁做好宣传、动员、督查和协调指导工作;开好“一个院坝会”,让群众了解搬迁和后续扶持相关政策;算好一笔账,为村民算好一笔搬与不搬的“对比帐”;用好“一批人”,各村民小组组长、离退村干、党员等齐上阵,引领大家实施搬迁和拆旧复绿;降好“一个成本”,拆旧复绿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保障群众利益;盘活“一片三地”,以“公司+基地+群众”的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及民俗,拉动经济发展。在“六个一”工作法的推动下,全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户村民搬迁任务全部完成,40个自然寨实现了整体搬迁,迁出地复垦复绿和生态修复顺利进行,搬迁群众在安置区开始了新的生活。三年半时间过得很快,看着村民们的生活一点点变好,我会觉得心里充满了满足感、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我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的信念。何永远,年5月开始到独山县百泉镇旗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面又兼任该村脱贫攻坚驻村尖刀排排长。在不断摸索中,与同事们探索形成“六个一”工作法,有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宇 整理编辑 黄昕蕊编审 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