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其林,是基长社区脱贫攻坚指导组组长。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带领作战6、7班战士来到社区最贫困的议寨片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一见到有工作队员入村,群众就知道是搞扶贫的了,他们了解了现在的政策,不光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能得到帮扶,非贫困户在基础设施上也得到了扶持。每家每户都敞开大门,老远就跟我们的队员打着招呼,带路的、找人的、测量的、登记的……整个村寨忙得不亦乐乎。我与独山二小的两名老师一道回访了议寨组已住进安全住房的贫困户白阳毛。今年50岁的白阳毛,与18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外出务工收入除了自给所剩无几,而其本人也没有特殊的劳动技能,除了种植2亩多田土外,仅靠打临工维持生活。年6月,因该户房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居住不安全,帮扶责任人刘义姗老师得知后,积极为其申报危房改造项目,虽然项目资金还没有到位,但刘老师通过多方协调,与社区一同联系施工队垫资为其改造修建了70多平方米设有独立厨房、厕所的安全住房,解决了群众眼中冬天“风钻房”、夏天“冲凉房”的难言之苦。类似的还有罗老师、张老师等等,都是为群众真正解决困难的好干部。晚间的连部会议上,在对队员的一番鼓励后,我跟大家谈了一下心得:我们这支队伍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的有群众工作基础,有的没有接触或者很少接触群众,但只要用心去为群众解决困难,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就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我认为,扶贫就是要长期激发群众的“造血”功能,而不是定期“输血”维持,我们一定要把贫困户当自己家的亲人,转变他们的落后心理,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带着他们打扫卫生、收拾房屋、塑造自身形象,建立自尊意识,引导他们学习技能、进厂务工,使收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彻底脱贫的目标。王其林,独山县基长社区脱贫攻坚指导组组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整理编辑谢静静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