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独山易地扶贫搬迁户唐育芳日

“宝贝,你看一下这题,直角三角形应该怎么画呀?”1月26日下午,独山县尧梭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户人家里,女主人唐育芳正在电烤炉边辅导女儿完成寒假作业。     宽敞明亮的家里,沙发、电视、冰箱等家具一应俱全,家里的墙上,贴着搬迁前后房屋的对比照,山间老旧的木屋,和安置区窗明几净的新家形成鲜明对比。唐育芳在辅导孩子做作业唐育芳说,从独山县麻万镇的深山里搬到新家,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一家人的新生活很幸福。有客人到来,她热情地从房间里端出糖果、炒货,一边招呼记者品尝,一边讲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   “年,我跟丈夫结婚的时候,他家那一带只通了一条泥泞小路,出行要么步行,要么骑摩托车,很不方便。”唐育芳说,自己是四川人,谈恋爱时就听丈夫说他家住在山旮旯里,条件不好,可亲眼见到后,恶劣的居住条件还是让她吃了一惊。结婚后,丈夫怕她住在老家辛苦,便将她带到广州一起务工,两个女儿也跟着在外地读书,一家人过着漂泊异乡的日子。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年。唐育芳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那一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唐育芳一家人从大山中搬出,在尧梭花园安置区分到了90平方米的新房,加上二女儿需要回户籍地上小学,唐育芳便决定回家专心照顾两个孩子。“孩子们上学都享受义务教育阶段补助,而且社区给我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每月有元,加上参与扶贫车间手工活每月多元的工资,我一个人的收入基本上够日常开销。”唐育芳说,去年初,体贴的丈夫还特地购买了一辆SUV汽车,方便自己出行和接送孩子。     搬迁两年多,一家人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好日子。群众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这边是活动广场,有篮球场、健身器材;这一排有警务室、社区服务中心和四点半学校,前面这栋是卫生院。”辅导完作业,已是下午4点多,唐育芳牵着孩子到社区扶贫商店买菜,顺便到惠民超市补充年货。一路上,她熟稔地向记者介绍着社区环境和功能区域。“叔叔你看,五星红旗飘扬的那里就是我们学校,每天上学走两三分钟就到了,姐姐跟我说,她在老家上小学每天要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真不敢想象呀。”刚上一年级的二女儿韦瑞蕊抢过了话头,骄傲地介绍起自己的学校来。唐育芳和女儿在超市挑选零食说着话,母女俩便来到了扶贫商铺一条街,这里餐饮店、副食店整齐排列,粮油、猪肉、新鲜蔬菜应有尽有,选购商品的群众络绎不绝。   “鸟儿为我们报春晓,快乐又逍遥,抛开那烦恼,走向康庄大道……”不远处的惠民超市传来《新年到》的歌声,路边架子上晾晒的腊肉香肠泛起油亮的红光,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买好年货与晚饭所需的食材,唐育芳牵着女儿向家走去。   从四川远嫁贵州的唐育芳是独山易地扶贫搬迁人中的一员,也是贵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一。而这一刻,多彩贵州的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里,应是万家灯火;搬迁群众宽敞的饭厅里,饭菜已然飘香。安置区里群众晾晒的腊肉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编辑潘晓飞编审杨仪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