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教师赓续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人民资

「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通9月10日消息在海安这片教育沃土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言传身教,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理想信念塑造学生,用实际行动引领学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赓续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以教育人的自觉追求耕耘教坛沃土、奋进教育新征程,以守望者的执著和坚守为广大学子筑梦前行。

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吕建(央广网发孙荣摄)

吕建,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名校长,江苏省督学,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组成员。江苏省人大代表,南通市政协委员。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党员,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也正如教育界的那届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与吕建践行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这一办学理念密不分。在吕建看来,优秀的高考成绩仅仅是海安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副产品,吕建更自豪的是,海安中学拥有五个“没有”:在海安中学方圆几公里范围内没有培训机构,海安中学没有一个孩子去课外辅导机构补课,没有一个老师去家教机构上课,没有一个老师带学生做家教,更不会有人上课不讲下课讲。吕建重点强调了“五育融合”一词,他认为树立“融合”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强调的素质教育并不是推崇“五育并行”,德智体美劳融合为整体才能更全面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王忠(央广网发沈天楠摄)

王忠,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先后被表彰为南通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南通市第八届“园丁奖”、贵州省独山县“十佳校长”、江苏省高中数学学科特级教师,并当选南通市人大代表。

王忠多年来一直践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28年来一直担任高三数学教学工作,为海安高级中学的辉煌做出显著贡献。任班主任25年来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南通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先后有50多名学生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所带班级在高考中也屡创佳绩:年林森、张耀辉、李左峰分列省理科二、四、六名;年黄忠一名列省理科第二名;年潘田名列省文科第七名。

年8月至年7月,他受海安县政府委派,到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支教,挂职教育局副局长、担任独山县民族中学校长、独山高级中学常务副校长。在支教学校践行江苏省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当地教育教学水平,使独山高中教育从落后到领跑,独山县实现清华北大录取学生“0”的突破,年所教学生吴飞宏更是喜获贵州高考理科状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忠一直不遗余力地指导后学,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并带领他们快速成长,先后与20余名教师结为师徒。他指导的张锋、罗湘军等青年教师先后成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中学何咸钧老师(央广网发孙荣摄)

何咸钧,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中学老师。躬耕教坛36年,担任班主任32年。从年起,连续14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带出1个江苏省文科状元,8个江苏省前10名。他用一个人民教师的情怀,铸就了平凡而又辉煌的教育人生。

何咸钧长期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他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与老师争一日之长,而用自己的宽广的胸怀关心爱护他们。这些年,语文组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学校却能连续十年高考语文成绩均居省市前列,不能不说是“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在他的培养带动下,一个个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近三年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作文竞赛中获得等级奖,多名青年语文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多名教师成长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年,学校语文教研组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从教以来,他用爱心、细心、热心、诚心、耐心换取了学生的开心和家长的放心,何咸钧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他将一如既往,在这三尺讲台上,继续用满腔的热血教育学生。

李忠东(左一)与海安班合影(央广网发姚金林摄)

李忠东,海安市立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安市骨干教师。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踏实工作,勤恳育人,深受同事和领导的好评。“奉献青春终无悔,化作细雨润春苗”,这是他的执教信念。他工作认真负责,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及其它教学环节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他所教的学科成绩始终名列年级前茅。在扶贫路上,义教均衡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年受海安市教体局委派赴云南宁蒗支教,同时负责教科研工作。他利用全校教研工作会议,竭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向教研骨干宣讲集体备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向学校领导强调制度保障和督查的重要性。调动海安老师担任教研组长,开放海安老师的课堂,通过“青蓝”结对,倾囊相授,学校教研活动一下子有了起色。年高考“海安班”成绩令人振奋,丽江市理科前五名有四人在这个班,四个录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有三个在这个班上,也打破宁蒗二十多年没学生考取清华的记录,近60%的学生考取了“”“”,当孩子们爬过几十里山路返校分享录取喜讯时,那深深的一躬,让这位坚强的汉子潸然泪下: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值得。他相信:教育是爱的教育,有了爱,教育就能创造奇迹;教育必须有智慧,面对不同个体要因材施教,动态调整;教育还须有点情怀,有了它,工作起来就会用心。(通讯员沈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