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水源枢纽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大坝。管云摄
昔日,在山多地少、石多土少、雨多库少的贵州,水是百姓的渴盼与热望:黔北深山,黄大发带领着当地群众历经三十六载绝壁凿渠;乌蒙山区,牛栏江畔的百姓世代下河背水吃;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黔地布依族同胞过去用水缸储备“望天水”……如今,破天堑、开山河,水润万民,造福一方。“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紧盯饮水安全问题短板,举全水利行业之力攻坚克难,现行国家标准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五年来,贵州相继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攻坚决战行动和挂牌督战行动,累计投入资金69.5亿元,巩固和解决了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包括贫困人口.3万人,投入资金、解决人数居全国前列。
实施重大项目破解工程性缺水黔山之中,大坝磅礴。2月27日,随着封堵闸门缓缓落下,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该工程主体基本建成,进入建设与初期调度运用并行阶段。这座国家及省级重点系统工程建成后,不仅能惠及紫云自治县13.8万人、3万头大牲畜,还能进一步改善当地石漠化地区的灌溉条件,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增强城镇及工业用水保障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贵州累计投入水利资金超过亿元,持续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工程性缺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遵义村民用上干净水喜笑开颜。王长育摄
“十三五”期间,贵州首个大型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建成通水,以夹岩、马岭、黄家湾、凤山为代表座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1.97倍,全省在建骨干水源工程达到座。一大批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全省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十二五”末的亿立方米提升到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进入国家规划数量和项目开工数量均居全国之首。
督战队员到威宁兔街镇杨柳村高位水池查看水量情况。沈洲洋摄
奋进征程永不停歇。年,贵州将开展“百库大会战”,“水网会战”投资亿元。“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坚持不懈抓水利发展,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构筑起完备的输配水网络体系。到年,实现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亿立方米以上,城镇水源供水能力达到77亿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以上。挂牌督战攻克贫困地区饮水设施建设被野蜂蜇伤,不慎滑落山沟,手指肌腱断裂……这是贵州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第四工作队成员陈巍巍在榕江县计划乡九秋村查看水毁点时的亲身经历。
贵州省水投水务集团贞丰公司副总经理、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十一工作队队员王培贤,因长期连续高负荷工作并加班熬夜后突发脑溢血,生命永远定格在47岁。
贵州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第四工作队队员正在查看农村饮水安全设施。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为彻底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集聚全力攻克贫困堡垒,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成就。这背后,也饱含着像陈巍巍、王培贤这群水利“尖兵”的坚守与付出。
受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所限,贵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线长,是脱贫攻坚“3+1”保障中最复杂、最难啃的硬骨头。
册亨县苗族群众用上了放心水。蔡华频摄
为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年1月,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面对战疫、战贫双重挑战,全省水利系统凝聚力量、承压而上,按照省级主“督”、县级主“战”、市级既“督”又“战”的要求,组派由人组成的18个督战工作队,以“9+3”地区为主攻区、20个有贫困人口的县区为排雷区、其它县区为巩固区的督战路线图,集中开展问题排查、整改、销号行动,夙兴夜寐战一线,夺取了这一划时代新胜利。
截至年6月底,督战队发现的81个村户饮水安全短板问题已全部整改“清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打赢了这场筑牢民生底线的水利攻坚战。
年7月15日,第11督战队副队长杨勇、李忠富入户排查饮水安全情况。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精准施策让人民喝上幸福水过去每逢旱季,独山县麻尾镇董岭村的村民们只得靠人背马驮、肩挑手提,到5公里外的水源点取水。当地群众“望水兴叹”的经历,源于那里山高路陡,河谷纵深,工程匮乏。现在,随着当地饮水工程的建成与工程管护机制的有效运行,村民们摆脱了用水的艰辛,用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确保饮水安全万无一失。贵州始终坚持精准施策,以人民为中心,助推水利发展谱写壮丽篇章。
近年来,贵州建立从省到村五级水旱灾害防御组织指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防灾减灾体系,科学严密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防洪减灾效益达.17亿元,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督战队员在望谟县查看麻山镇平和村水质情况。杨良强摄
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从省到村五级河湖长制,首创从省到乡四级“双总河长”,独创省级领导人人当河长,创新跨境河流互派河长试点,将“6.18”生态日“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活动作为制度性安排,全省条河湖(含草海)共设名河长,凡是有常流水能叫得出名字的河流都有河长负责。铁腕推进江河治理,出台《贵州省河道条例》《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活动,全域实现“零网箱·生态鱼”,湖库生态渔业达50万亩,河湖水质持续转好。河湖长制工作连续2年受国务院表彰激励。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连续五年考核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回望来路,催人奋进;展望未来,信心满怀。新时代有新担当,新阶段有新作为,伴随水利事业一路高歌猛进,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安康。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