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毛南族的毛南三酸

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它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贵州平塘县、独山县交界的卡蒲河、六硐河河谷地带等地。

毛南之称源自地名,最初见于南宋淳熙年间(-年)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该书称:自融(州)稍西南有宜州。宜处群蛮之腹,有南丹州、安化三州一镇,荔波、赢河、五峒、茅滩、抚水诸蛮。这些地方包括了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相邻的南丹县,以及紧邻的贵州荔波县境。

茅滩又写作茆滩,当时三南地区被称为茅滩,谓此地人茅滩蛮。尔后的汉文古籍、碑文亦有用同音异字冒南、毛难、毛南之类记载该地区及其行政单位名称。如元明时代称茆滩团、茆滩堡等等。乾隆年间(-年),毛南人立有《谭家世谱》,碑文中开始出现毛难土苗地方、毛难甲,来毛难安处的记载,此乃毛南族名称的正式出现。

毛南族的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当属毛南饭,它用糯米以及蔬菜和佐料混熟而成,另外,毛南族地区蔬菜较多,有豌豆、白菜、苦麻菜、南瓜、红薯叶、豆荚、芭蕉芋、青菜和萝卜,其中南瓜是秋冬常食的蔬菜,既可切片煮粥,也可单独蒸食。肉类有猪、牛、鸡、鸭等。喜食狗肉,有些地方中元节有食狗肉的习惯。

毛南族一般都喜食半生半熟的菜肴,认为一些肉和菜,特别是鸡,煮得过熟就会走味。唯独对鸭以煮烂熟为宜,在烹饪上有“鸡生鸭熟”之说。不仅如此,毛南族喜欢的酸食品也很多,其中以“毛南三酸”最为有名。

“腩醒”:把猪、牛肉切成薄片,用生盐粉拌匀咬透,留两三天。用香糯蒸熟,放在簸箕里凉冷,与肉片揉搓均匀,放在坛里压紧密封。三个月后便可用。

“瓮煨”:为了能随时吃到酸食品,家家户户还有一种特殊的盐水坛。毛南话叫“瓮煨”,可腌制多种瓜菜。

“索发”:把洗清的钉螺用猪油干炒,待透熟发香后,趁热倒入坛里,然后密封。三个月就可以揭盖吃用。毛南语叫“索发”。

分龙节是毛南族非常重视的节日,毛南族人在准备分龙节时,都会非常的认真,不仅如此,每家每户还会制作他们的特色美食:粉蒸肉和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又称“乌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粉蒸肉:又名榨(鲊,馇)肉,以带皮五花肉为主料,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根据烹饪方法,可以偏辣,也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辅以香菇、老藕、南瓜、红薯等配菜。

毛南族嗜好烟、酒、茶。成年男人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抽本地产的旱烟叶,很少抽外地烟。老人多用竹鞭做旱烟杆,边烧火边抽烟,节省火柴;毛南族大都喜欢饮茶,暑天常以浓茶解暑。走远路时经常随身带野石榴或青辣椒,用以解渴;酒,是毛南人的一大嗜好,凡办喜事、丧事和客人到家,都要喝酒。

敬祖先、走亲访友、节日、互助换工等就餐时都要有酒。平时白天劳累,晚餐也要喝酒活血,说容易恢复疲劳。客人到家没有酒招待就认为失礼,有句口头语:“好朋好友,黄豆送酒。”因此,家中常备一坛酒待客。

几乎每家的主妇或男主人都会酿酒。他们酿制的白酒,酒精度数不高,一般的20~35度。酿酒的原料有糯米、粘米、玉米、高粱、红薯、南瓜等。各类酒名都以原料名冠之,如:用糯米酿制的叫糯米酒,用红薯酿制的叫红薯酒。

毛南族人不仅喜欢喝酒,也喜爱唱歌。每个村寨都有几对随口成歌的歌手,逢年过节,赶圩坐夜,男女集会,建房,婚宴等都要唱歌、对歌。其中尤以婚礼场合为甚,作为一种仪式歌的敬酒歌别具一格,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