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39.net/pf/a_7282164.html
干净的串户路旁,不时点缀一两株绿植、鲜花;整洁的农家院里,妇女们有说有笑缝制棒球;编制竹器的老人仔细操刀,为竹斗笠准备着材料;院墙上,绘制的乡村振兴宣传画催人奋进……漫步在独山县基长镇阳地村下塘流组寨子中,看到的是人勤、村美的美丽乡村风景画。
阳地村罗汉果基地
“我们村目前有以西红柿、豇豆、黄瓜、辣椒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共余亩,同时还有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院坝会议事决策,有效减少了决策失误和执行阻力,村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罗汉果喜丰收
阳地村党总支书记陆安明指着远处郁郁葱葱的罗汉果基地说,此前,该地块因土地流转纠纷,导致亩土地荒废闲置。后来,村里利用党小组和组管委,组织群众召开多次院坝会进行调解,做通群众思想工作,矛盾得到化解;并招引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接盘,采取罗汉果套种豇豆的形式,提高土地利用率。70多户群众20余万元的流转费得以追回,既化解了矛盾保障群众利益,又推动了产业发展。
阳地村老人们在编竹器增收
小小院坝,大有文章。陆安明介绍说,在脱贫攻坚阶段,该村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建强堡垒在院坝、学法用法在院坝、纠纷调解在院坝、群众议事在院坝、“学、比、晒、评”在院坝、脱贫致富在院坝的“六在院坝”工作机制,在乡村社会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中大显身手。进入新时期,他们持续深化“六在院坝”工作模式,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记者了解到,在阳地村,院坝不仅是大家议事、决策的阵地,还是村民们增收的重要场所。农忙时,大家到罗汉果基地、蔬菜基地务工,闲时则会聚在院坝中开展缝制棒球、编竹器等,别有一番风景。
“大家聚在一起做手工,既能增收又能联络感情,有些邻里纠纷矛盾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化解。”拎起村民刚编好的竹篮上下打量,陆安明说,该村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模式与院坝议事相结合,发挥党小组、组管委和联户长作用,加强基层自治、法治、德治,在院坝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调处纠纷50余起,实现“一般矛盾纠纷不出组、重大矛盾纠纷不出村”。
干部院坝会上听民意
一边走一边聊,拐角处的农家院里传来交谈之声,走近了看,原来是镇里的干部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开起了院坝会。
凑近了听,村民们一伙儿为寨子上的竹编产业出谋划策,一伙儿就秋冬种选种征求起干部的意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镇干部一边听一边记,不时抬头解答群众疑惑和提问,气氛十分融洽。
阳地村工作人在编制产业规划
这样的场景,陆安明已习以为常。陆安明说,今年村“两委”换届,该村建立了《阳地村村“两委”班子成员人选储备情况统计表》《阳地村后备干部储备名单》《阳地村 人才储备花名册》等台账,其中不少人才信息都是从院坝中发现的。
“院坝上,最能听到群众的心声,我们会时常走村串寨去听,听院坝上的家常闲聊,听一听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满意。”在陆安明看来,院坝是群众满意度的试金石。
他告诉记者,院坝这块小天地正逐渐成为该村产业决策、群众增收、基层治理、乡风文明、文化振兴、人才选用等各项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刘娟利何涛
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