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www.ykhongye.com/yyjs/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先后引进东方希望集团、牧原集团等15家大型龙头企业落户黔南,有力推动了全州生猪产业呈现稳步增长、效益增加、后劲增强、质量增优的良好局面。”3月10日,年全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独山县召开,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在致辞中说,年,黔南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到.5万头、.23万头,分别恢复到年末的%、.4%。
截止目前,全国排名前10强的生猪龙头企业已有8家落户黔南;12县(市)兽医实验室、18个屠宰场全部具备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能力,是全省率先实现县级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能力全覆盖的市(州);获得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1个、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1个。
成绩的背后,是黔南选准优势产业,久久为功结出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黔南把生猪产业作为推动农业提质升级的支柱产业来抓,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持续狠抓疫病防控,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强化措施保障,狠抓项目建设,补栏增养全面加快,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生猪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
强组织、细措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黔南高度重视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明确将生猪产业作为黔南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成立由州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州、县、乡、村“四级书记”亲自抓生猪产业的工作体系,高位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抓项目、育龙头、推良种、重环保、建示范、防疫病、推加工、用政策、强技术、稳保供”的“十条”措施,实施“百村百场百万头”生猪高标准养殖示范“3个工程”,强力推动生猪产业加快发展。
引龙头、优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成投产
年,黔南引进15家大型龙头企业落地建设,签约项目资金74.39亿元、到位16.21亿元。目前,21个省级重点生猪养殖项目全部建成,7个省级“双千”生猪项目全部实施,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在建(改扩建)项目已建成94个、在建20个,正在加快建设河南牧原、上海东方希望、广东越秀集团3个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投产后将极大提升黔南生猪产能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能力。
黔南积极支持培育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中小养殖场”等模式,实施“大场带小场”行动。年,温氏、富之源、日泉等龙头企业共带动个中小养殖企业补栏增养;整合年度广州市对口帮扶资金1.亿元,通过飞地扶贫模式,在独山县新建高标准楼房式猪舍3栋(圈舍面积6.2万平方米),年出栏育肥猪10万头。
黔南还用好用足项目用地、金融扶持、养殖补助等国家和省支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年州级整合资金1.35亿元、投放绿色产业发展资金6.87亿元、协调银行放贷万元;组织企业申报流动性资金贷款贴息.7万元;能繁母猪、育肥猪分别投保16.08万头、.97万头。
健体系、推标准,努力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黔南以良种繁育体系为基础,推动建设专业良种扩繁场、良种繁育场,扩大良种繁育能力。目前,长顺智源和贵定海大分别从丹麦、法国引进曾祖代纯种猪头、头,其中长顺智源所引进的头为国内单批次最大规模种猪进口。贵州日泉公司与美国PIC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建立了PIC配套系基因评估,不断提高种质资源体系。
按照“一全二高三化”(全环节、高标准、高质量、生态化、自动化、良种化)思路,引导企业在新建及改建养殖场中规范圈舍建设标准、设施设备标准、生物防护规程、环保控制标准,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防疫水平。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楼房养猪模式,已建成楼房养猪规模40万头,居全省前列,并且节约土地约0亩。
紧盯生猪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机制,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招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10家,年生产饲料70.39万吨;引进与双汇齐名的加工型企业四川高金落户龙里、产加销一体化企业富之源入驻长顺;正在引导生猪屠宰企业合作建设生猪大数据网上交易平台,传统生猪养殖正向全产业链发展方向转变。
目前,黔南正在编制《黔南州“十四五”生猪生产发展规划》,为下步生猪产业发展谋篇布局。黔南将大力实施生猪产业“百村百场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行动,努力构建集“养殖-屠宰-食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动生猪产业超常规、高质量发展。
预计到年,黔南全州生猪饲养量达0万头,其中存栏达万头,出栏达万头,将实现产值亿元以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梁晓琳
编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