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绘就苗乡侗寨现代农业新画卷靖州国

武陵腹地,沃野靖州。尽管已是寒冬,但绿色依然是田野的主色调,一望无际的油菜像绿色的地毯平铺大地,嫩绿的芥菜镶嵌其间,令人仿佛置身于春天里,完全没有冬天的萧索。与生机勃勃的田野交相辉映的是,靖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风生水起。年9月,靖州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创新开放协作区、产城融合先导区、经济发展带动区”思路,靖州全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大地飞歌,沃野生金。一幅气势磅礴的现代农业壮美画卷正在苗侗儿女的砥砺奋进中铺陈开来。坐落在靖州的中国茯苓科技产业园“特”字上下功夫——产业迈向“大强优”“以前,我们挑着杨梅上街叫卖,价格低,也卖不动。现在精品杨梅可以卖到30元一斤,还经常缺货哩!”坳上镇的周宗平经常这样感慨。为什么同货不同价?答案是——通过品改提升杨梅品质,杨梅节的举办、电商渠道的建立、杨梅深加工企业的引进,让杨梅产销两旺。“我们梅农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靖州城北,中国茯苓科技产业园内一片繁忙。仅仅两年时间,这里从一片黄土到初具规模。目前园区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茯苓加工贸易中心、茯苓万吨中药饮片厂、茯苓食品加工生产线、茯苓科技研发推广中心等15个重点项目。为什么能做到全国最大?答案是——靖州在全国10余个省建立了个茯苓种植示范基地,每年集散茯苓7.8万吨,占全国的70%。多年来有“世界茯苓看中国,中国茯苓在靖州”之说。山清水秀的靖州,有一串闪光的名片——“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南方核桃之乡”……杨梅誉满全国,素有“江南第一梅”之称,年产鲜果位居中南五省第一;年集散茯苓7.8万吨,出口占全国三分之二;山核桃种植面积居湖南第一,是“国家山核桃栽培与综合加工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靖州恰逢其时。近年来,靖州把茯苓、杨梅、山核桃三大特色产业建设作为亮点工程来抓,出台了《靖州县茯苓、杨梅、山核桃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启动每年整合万元扶持资金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特色靖州品牌。按照“保价格、拓市场、稳面积、扩基地、做品牌、强公司”的思路,整合资金,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培植营销大户,扶持龙头公司和新型合作组织,构建销售网络,着力解决营销问题。加大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靖州三宝”产业基地规模逐年递增。目前,全县形成了以坳上、艮山口、江东为中心的杨梅产业核心区;以横江桥、新厂、大堡子为中心的山核桃产业核心区;以太阳坪、排牙山为中心的茯苓产业核心区。以特色产业为媒介,丰富发展新内涵。靖州探索“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即“加工园区+种养基地+科研中心+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把产业及产业园区发展作为第一主战场,按照“一区三园”发展模式,建设一个工业集中区,包括茯苓科技产业园区、杨梅生态产业园区、甘太综合加工园区三大特色园区,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近3年,园区累计投资6.48亿元,开工建设面积亩,三大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了12亿元、8.3亿元和4.5亿元。依托好资源,打响特色牌。靖州的农业产业从“小、散、弱”一步步迈向“大、强、优”。靖州飞山“融”字上做文章——绿韵悠长“风景好”徜徉在靖州渠阳镇后山溪杨梅生态观光园的游步道,微风徐来,别有一番滋味。观光园还建设了停车场、观光车道等旅游设施,整个杨梅种植基地变成了一个开放式大公园。靖州将杨梅茯苓和民族风情特色旅游有机结合,建成全国品种最齐全的杨梅品种园、全国最大的杨梅生态博物馆,集杨梅加工、杨梅文化、杨梅采摘于一体的木洞庄园,形成十万梅山风光、百里苗侗画廊,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靖州杨梅生态产业园建设20家杨梅冷链物流企业,5大杨梅产业基地(研发基地、品种园基地、十万亩种植基地、万亩绿化苗木基地、千亩杨梅良种苗木繁育基地),6个杨梅酒庄,10个杨梅特色村寨,个杨梅农家客栈。产业园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成集产业园、观光园、博物园、文化园、植物园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亿元。融合发展之下的特色现代农业,多种业态正在“开枝散叶”,拓宽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过去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如今青山就是金山,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靖州坳上镇木洞村党支部书记唐自成说,仅在年杨梅节期间,木洞杨梅产业园就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三产融合发展,让业态不断丰富。专业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超市、餐饮网点、宾馆酒店、快递配送等产业愈发兴旺。物流企业“顺丰速运”“德邦物流”纷纷进驻靖州,包装、印刷、冰袋、冷链等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电子商务跨越发展。圣丰木洞杨梅、绿绿园原生态杨梅、官团水果、下乡生态种植、大堡子亿百农种养等9家专业合作社与湖南康民、湖南果米汇、湖南苗乡农品农村、湖南顺丰速运、湖南卫视快乐购等9家电子商务公司,先后签订杨梅产销协议。湖南佰诺酒业有限公司,建设木洞杨梅产业园,流转杨梅基地亩,通过劳务合作、委托帮扶、保底分红、订单收购等形式,共联结坳上镇戈盈、坳上、先锋、大开、木洞5个村户名贫困人口。湘百仕酒业“新”字上求突破——激活发展“新引擎”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支撑,靖州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强”起来。年,茯苓纯菌丝种“湘靖28号”由靖州茯苓专业协会会长王先有牵头研发,曾搭载神州十号进行太空育种,原本生长期为1年的靖州茯苓在非洲9个月就能成熟采挖。试种当年,靖州茯苓在马达加斯加大获成功。年,靖州茯苓又被推广至南非。科技创新,步履坚实。靖州重点实施茯苓菌种选育、茯苓种植GAP基地认证、茯苓GMP规范性生产、茯苓系列产品研发、杨梅保鲜技术、山核桃早实丰产技术、杨梅果酒发酵技术等10项目科研项目。“茯苓栽培加工技术与产业化”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核桃嫁接提早挂果技术为全国首创。航空茯苓、航空杨梅的选育和试验项目进展顺利。同时,把种植加工技术做成标准,制定发布湖南省杨梅系列地方标准3项。靖州木洞杨梅品种选育与推广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茯苓加工贸易中心,积极与中国中医药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国药控股集团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3项、新产品3个,羧甲基茯苓多糖新药、院士工作站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中国茯苓科技产业园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中心、茯苓万吨中药饮片厂、茯苓科技研发推广中心等重点项目。湖南一品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饮料生产初加工、植物提取深加工,打造了一条从中级到高级的完整产品生产线;湖南补天药业,从茯苓菌种培养、茯苓规范化种植,到茯苓饮片加工、口服液胶囊生产,公司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链,年实现产值2.4亿元,创税3万元。管理创新,体制完善。靖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实行独立的园区财政管理机制,从年起,连续三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万元资金,支持园区建设;连续三年将园区企业税收产生的县级分成收入全额投入园区;将园区范围内的土地经营净收益、林地报批等非税收入返还园区,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收支管理方式,赋予园区贷款、投入、收益、人事等方面的权限,正在与农发行合作融资1.5亿元,进一步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龙头企业,助农增收。补天药业、湘百仕酒业、异溪食品、中山科技等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与农户签订股份合作协议,实行保底分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农旅(电商)+农户”等模式,由企业出资,农民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合作租赁、务工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形成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共带动农户4.3万人、贫困人口1.2万人。奏响产业发展“奋进曲”,鼓起农民增收“钱袋子”。到年,园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9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达到94.75亿元;园区建成杨梅基地7.1万亩,茯苓基地4.2万亩;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万元,带动就业5万人,联结贫困人口2万人。(本报记者金刚通讯员王纯一龙星)杨梅生态博物馆茯苓年交易量占全国总交易量的七成茯苓多糖口服液生产操作杨梅酒生产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