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五抓五提升打造五新社区

  鄢家山社区是独山县主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之一,安置搬迁群众人,建档立卡户占88%。

  搬迁群众面临着生活成本增加、生活习惯改变、民风民俗交融等系列风险和挑战。如何破解移民就业创业“难点”、消除子女教育“痛点”、打通公共服务“堵点”,住上了好房子,又如何过上好日子?搬迁后续帮扶政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独山给出了答案,坚持以“五个体系”为引领,紧扣“稳得住、有就业、快融入、能致富”目标,以“五抓五提升”为抓手,用好用足用活平台、政策、资源“三优势”,全力打造和谐、富裕、共享、法治、幸福“五新”社区。

抓基层党建,提升党的领导力,打造“和谐新社区”

  选优配强建班子。社区党委按照新设、融合2种类型规范社区设置,下设3个党支部,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4名,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群团自治组织为辅助、物业为保障的组织、管理、服务架构,把党的力量挺在最前沿;社区党委与居委会班子实行交叉任职,有力推动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奠定了牢固基础。党建引领促和谐。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示范社区”主题党日活动,引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走,全力建设感恩奋进和谐新社区。社区党组织荣获“独山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居委会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三个党支部均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政策宣讲暖心窝。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主题党日、院坝会、群众会、送文化下乡等活动载体,将社区内持续完善的“居、产、娱、学、医”等功能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宣讲内容,采取花灯、快板、小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宣讲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引导群众爱上新家园,融入新生活。

抓就业创业,提升群众就业率,建设“富裕新社区”

  就业摸底精细化。开设就业服务窗口,配备专职人员,建立“社区住户信息采集”机制,通过月走访、季回访精准掌握搬迁群众就业情况,建立就业台账,搭建就业平台,有序引导群众外出或就近务工增收。就业引导多元化。成立就业保障志愿服务队,以“赶场日”、群众会、院坝会为契机,常态化宣传就业信息,推荐余名群众到社辖区皮具加工厂、菌菇生产厂、惠民超市等企业就地务工,为“”人员就业困难群众提供扶贫专岗、就业援助等个岗位;社区集中组织向广东输送劳动力30余名,推荐余名劳动力到10余家企业就近务工。就业扶持多样化。通过集中讲座、面对面交心、拉家常等形式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多种方式助力居民创业,营造了关心、支持创业就业良好氛围。目前,已扶持电商服务站、早餐店、粮油店等商铺27家,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搬迁群众户均就业2.4人。

抓公共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建设“共享新社区”

  创新模式谋发展。社区采用“属地+飞地”模式,与广州市黄埔区共建产业园,盘活闲置资产,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群众累计分红.16万元,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积累.22万元)。多元合作促增收。向上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和衔接等资金,引进菌菇厂、豇豆厂、海花草厂、食品深加工厂、扶贫商铺、农贸市场等行业,社区产业呈多元化发展,既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又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完善设施稳民心。安排“东西部协作+省级资金”万元修建鄢家山黄埔幼儿园,解决搬迁子女就近入学;利用中央资金万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和基础配套等项目,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万元补齐后续扶持,新建同心广场、酒席中心、生态停车场等附属设施;统筹结余资金万元建成充电桩、公厕等基础设施;安排广州帮扶资金万元建设覆盖鄢家山社区AI抓拍网络摄像和人像动态识别系统,通过“人防+技防”方式保证社区良好的治安环境,打造群众住得安心的智慧社区。修建公共设施优先吸纳社区居民参与建设,引导群众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陪审队、巾帼调解队等组织参加社区治理,共享建设成果。

抓社区治理,提升群众满意度,建设“法治新社区”

  “联户共治”破题。深耕“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联户共治机制,设立23个党小组,将社区69栋居民楼划分为18个网格,选举产生联户长69名;明确党小组组长、网格长、联户长工作职责,建立“三长”协同配合工作模式。每月召开联户长工作例会,形成共商共治新格局,推进社区治理规范化。“建章立制”立规。通过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进行商议等程序,实施“大家的事商量办”,制定出居民认可共同遵循的鄢家山社区《居民公约》《红黑榜制度》《酒席管理办法》《文明养犬倡议书》《联户长、保洁员考核方案》《市场管理方案》等,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守信践诺、崇德向善,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潜移默化”促变。通过抖音公众平台发布视频,持续深化“六在院坝”社区治理模式,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三位一体综合运行体系,推动社区“三治”融合,让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推动移风易俗;实施“家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先后开展“冠军陪我过六一”、励志教育讲座等活动,探索适应社区群众需要的家庭教育模式,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抓新风塑造,提升社区凝聚力,建设“幸福新社区”

  感恩教育“润”人心。综合运用村级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播放红色革命电影、当代模范事迹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感党恩教育常态化。文艺汇演“化”人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和抓手,利用春节、“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军民共迎中秋”“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等文艺汇演活动30余次,惠及搬迁群众1.3万人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选树典型“激”人心。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妇女”等示范活动,通过选树典型,在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中融入新环境,推动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新风尚,形成人人自觉参与共建和谐、富裕、共享、法治、幸福“五新”社区的良好氛围。

  年3月,鄢家山社区被确定为贵州省唯一的“产业+东西部协作”示范点,其东西部协作成果正在从黔南走向贵州全省。(杨龙兵)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