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网上医院 http://m.39.net/pf/a_9051923.html
新年伊始,年味尤浓。2月20日,独山县麻万镇鄢家山安置区,贵州钧裕皮具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嗡嗡作响,工位前,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下料、裁剪、缝纫、包装,这是复工第一天,群众赶制订单的繁忙景象。
“我们厂今天起正式复工复产啦!”看着热闹的车间,厂长帅旭刚高兴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该扶贫车间于年11月入驻鄢家山安置区,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就业项目,专门生产各种时尚手袋,产品远销非洲、澳洲、意大利等国外市场,目前每月生产手袋10万个以上,年预计总产值可达万元。
帅旭刚介绍说,公司制定了详细的疫情防控措施,全力做好复产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安排专人对生产车间进行消毒,工人经测量体温并佩戴口罩方能进入生产车间。当前,到岗工人共有84人,其中易地搬迁人口65人。
“政府给我们分了房,孩子就在小区上学,现在我又在家门口就了业,这样的好日子,以前哪敢想哟。”韦开美是上司镇墨寨村的一名搬迁户,扶贫车间投产后就开始在扶贫车间务工,对于这份家门口就业,月平均工资元的工作十分满意。
“我们欢迎每一位安置区移民到车间就业,厂里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期间也会发放每人元/月的保底工资,还可以包吃包住。”帅旭刚说,该扶贫车间可容纳工人人,从建厂开始,他们就把吸纳易地搬群众进厂就业视为己任。
今年,他们还将招聘人,55岁以下无论性别,无需工作经验,都可报名。入职后工资采取保底加提成的计算方式,多劳多得,平均工资月在元/人,最高可达0元/人。
通讯员王红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梁晓琳
编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