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何金伟,是独山县麻尾镇南门村村民。大儿子一岁多时,在一场大病中留下病根,行动十分不便,常年需要人照料。年,我们家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被村民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医时常到家中给孩子看病,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人的心里暖融融的。因为大儿子身边离不开人,妻子外出打工后,我只能留在家中照顾小孩,种上些水稻和玉米,日子过得紧巴巴,遇上收成不好的年头,生活更是捉襟见肘。
村干部在何金伟家走访
自从种上了罗汉果,我们一家的生活才慢慢好起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年,听周边村寨的人说种植罗汉果能挣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报名参加了村里组织的罗汉果种植技术培训。老师从罗汉果的市场前景,讲到具体的种植技术,让我这个门外汉听得热血沸腾。“政府补贴每亩元,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保价回收。”这样优惠的政策,相当于政府已经把种植成本全包了,这样的产业,不是正适合我这样的困难家庭么?听完课,我当即决定要大干一场。
何金伟在采摘罗汉果
何金伟向记者展示满筐金黄的罗汉果
年,除了家里的全部田地,我还租用了邻居们闲置的土地,共种罗汉果16亩。看着罗汉果苗一天天长高,爬上架子结出果实,我们一家人都高兴坏了。公司的技术员三天两头往我家罗汉果地里跑,指导怎么施肥、如何授粉,这让我更加安心。小小的罗汉果,给我带来了大惊喜。粗略一算,抛开各项成本,去年16亩的罗汉果纯收入竟然有8万多元,每亩纯收入超元,种了这么多年庄稼,这可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产出。但在我们村里,我这16亩只是小打小闹,种得多的人家,一户就种了60多亩。尝到了甜头,我今年干脆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有了去年的技术经验,今年种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何金伟在晾晒罗汉果
眼下又是罗汉果采摘时节,村里家家户户都忙“疯”了,每天罗汉果收购点上都排满了队,一筐筐的罗汉果飘散着香甜的气味。听村干部讲,现在我们南门村罗汉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亩,为了把产业做强,村里还特地引进了公司搞深加工,这样一来,以后我们的罗汉果就更不愁销路了。 今年到现在,我已经卖了4回罗汉果。我相信,有村里的大力支持,有公司的兜底收购,咱们村里的罗汉果产业肯定会越做越大,越走越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整理编辑孙文竹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