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敢想敢干追梦不止丨独山县

我是上司镇贫困户黎珍国,今年36岁,村里人人都说,只要有人提起我的养鸡场和养鱼场,我就会兴奋不已,总有说不完的话。

他们不知道,我之所以这么珍爱这份事业,是因为以前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年,父亲突发重病,我放弃手里的事业,带着妻儿回到老家照顾父亲。辗转多地,为父亲看病花光了我在浙江、上海等地闯荡多年的积蓄,然而父亲还是落得个下半身瘫痪,每天还要靠高额药物维持。

然而,祸不单行,妻子竟在这时离家出走,一去不返。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让我一下陷入了困境。

为了彻底改变窘迫的生活状况,年,在镇、村的帮助下,我积极提出申请,获得了一份生态护林员的工作,也总算有了点收入。但光靠护林员这点报酬,再种点谷子,发家致富是远远谈不上的。

为此,在闲暇之余,我也在网上咨询了一些渔业养殖方面的信息,了解了一些市场需求后,我动起了发展养鱼的心思。说干就干,年,我和发小筹集了资金,搞了个10亩的鱼塘,并从山东采购鱼苗,自费学习管理方法和养殖技术。

通过两年多的经营,我的养鱼规模逐渐扩大,效益也提高不少,有的村民还戏称我是“养殖大户”。

今年年初,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我又发展了林下养鸡羽。整地、盖棚、购苗等,我都亲力亲为,只为打造好这个属于我的“致富场”。

养鸡多多少少会影响周边环境,我也一直在寻找方法减少污染,后来,我选择在附近种植一些蔬菜,鸡的排泄物每天清理后用来做有机肥,腐烂的蔬菜又可以喂鸡喂鱼,不但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实现了产业循环发展。

我的事业做起来后,我也常常帮助其他乡邻一同发展,只要有发展意向的村民来咨询我,我都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出主意,帮他们出谋划策。这家土地多,建议发展板蓝根,那家技术好,可以种辣椒……在我的建议下,现在村里发展产业的越来越多,大伙儿都在朝着自己的好日子迈进。

我深知,国家政策虽好,但我们不能一味地“等、靠、要”。好日子是个人奋斗出来的,如今的我,生活更有奔头,事业更有冲劲。近期,我了解到肉牛、肉驴市场还不错,等我将养殖棚盖好后,明年,我将去云南、广西等地考察引进品种,真正把我的养殖事业做大做强。

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我想着,再搞点其他的事业,只要自己踏实肯干,发家致富的好日子就会越来越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整理

编辑胡耀元

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