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洪文,医院主任医师,是国内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较早、手术量较多的医师之一,擅长各类复杂、高难度眼科手术。
年6月至8月,我先后三次受邀到独山为眼疾患者诊疗,三次诊疗下来,独山白内障患者多、医疗设备较差、医疗基础薄弱这一现状,让我大受触动。今年元旦,我主动放弃了一线城市高薪体面的工作,医院眼科团队。
去年八月,我遇到了一位名叫莫与燕的小患者,12岁的她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但由于家境贫困,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当即为其进行了详细检查。经检查发现,莫与燕已经达到白内障成熟期,急需手术治疗。
林洪文义诊
病人情况紧急,但作为贫困户的莫与燕一家,尽管有帮扶政策减免了许多,仍然对剩余的部分费用表示为难。为帮助莫与燕解决看病资金问题,我积极向院里申请了慈善救助基金,减免了莫与燕医疗报销外的元,并迅速为孩子安排了手术。
随着独山脱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我也想投身参与到其中,去帮助更多贫困群众摆脱病痛。在工作期间,我常常带领眼科团队深入村寨,开展白内障等眼疾筛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先后走村窜寨的开展筛查百余次,通过手术使余患者重见光明。
陈海先就是我在义诊中帮助的一位老人。去年五月,我来到董秧村开展义诊活动,遇到了双目失明的陈海先,84岁的他,因家境贫困,一双儿女长年在外务工,医院治疗。经检查,陈海先确诊为双眼白内障,左眼发病较早,因延误手术的最佳治疗时间,浑浊的晶体已经开始溶解,而右眼的白内障过成熟,手术难度非常大。
林洪文给老人仔细检查
当我看着老人充满希望的神情时,我下定决心尽己所能保住他的眼睛。当天,在村委领导的帮助联系下,陈海先的儿子请假赶了回来,并在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
经过手术,老人的眼睛恢复了健康,纱布拆下的那一刻,老人惊喜的笑容让我格外满足。当我患者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就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荣耀。
在开展多次义诊中,我还发现独山老年人眼疾患者比例非常高,由于知识匮乏、意识差、不重视等原因,许多老年人因角膜受损而失明,这被称为“地区病”。
林洪文耐心给阿婆解释病情
如何医治一个“地区”的病患呢?医院全体眼科医生的医疗技术成了摆在我眼前的难事。为此,我对独山眼科的医疗水平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各项薄弱环节开展教学,每一次查房、手术时,我都会带着医生们在旁学习,观察他们的实际操作,结合自己的多年经验,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技术,切实提高他们业务能力。
如今,中医院眼科在我的带领下逐渐得到提升。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加强科室医生的医疗技术,提升我院眼科影响力,造福更多独山群众。
林洪文,医院主任医师,是国内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较早、手术量较多的医师之一,擅长各类复杂、高难度眼科手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整理
编辑赵雨思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