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银行、工程队,都是难友。”一位投资独山非标产品且已逾期的投资者自嘲称。
近日,一段“独山县烧掉亿元”的视频,直观地暴露出贵州黔南州独山县原县委书记潘志立盲目举债问题。
根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此前报道,年至年,贵州分两批从江苏、浙江等省(市)引进12名优秀干部担任县委书记,潘志立正是其中之一。初到独山,潘志立大刀阔斧,发展独山县域经济。
报道还称,潘志立罔顾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个亿的实际,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年12月份他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高达多亿元,绝大多数融资成本超过10%。
那么,这亿债务如何形成?又将如何化解?又有哪些机构踩雷?
亿债务的形成
先来看看独山近些年的政府债务数据。
(数据来源:独山预决算报告)
如上图所示,独山年-年的政府债务余额都在80亿左右,但年突然增加55亿至亿。
据记者了解,前些年地方政府债券分配额度与各地债务风险挂钩。也就是债务风险高的地方分配额度少,低风险地区分配额度多。因为独山债务率高企,前几年分到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很少,所以政府债务余额一直保持在80亿左右,但年为何突然增加55亿?(此处暂时略过不表,下文回答)
所谓政府债务,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是法律意义上的负债主体。简单说,这部分债务由政府及其部门直接偿还。
《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年12月独山县债务高达多亿,但独山预算报告显示年末独山政府债务余额80亿,其中亿的缺口来自哪里?
记者了解到,年8月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上线使用,监管部门要求各地填报尚未偿还的债务、支出事项,填报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年8月首次填报,此后每月更新。相关数据汇总后形成全口径债务,《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的亿债务应是从该系统导出而来。
该系统的债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政府债务
二、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三、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