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针对湖北荆州拆除巨资修建的关公像一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评论文章指出,3亿多元说没就没,荆州巨型关公搬移教训深刻。去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称,湖北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属“未经规划许可”,系“违法建设”。关公雕像建成于年,总造价达1.亿元,搬移工程总投资1.55亿元。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
文章写道,在项目没有获得审批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在雕像长达两年的建设期中,始终不闻不问,导致3亿多元付诸东流,既没有起到应有的文化宣传推广效益,反而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损害了荆州市的城市形象,可谓得不偿失。人们不禁要问,一个高达57.3米“未经规划许可”的雕像,究竟是如何在当地监管部门眼皮子底下拔地而起的?当地主政者是否依法依规用权?监督管理者的主体责任是否履行到位?文章点出,现实中,仍有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不切实际、瞎拍脑袋,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违纪违法,破坏当地民俗民风,破坏历史风貌和文脉,项目建设盲目追求“大”“最”“全”,耗费巨资造景,搞噱头、造声势,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随后,荆州市成立项目专班,推进项目整改。根据当地整改规划,雕像将被迁址到荆州市西北城郊的点将台。据央广网报道,点将台附近的居民提到:“点将台那边没有什么景点,现在好像刚开始要施工,以后关公像就搬到点将台那去了。”另外,一些劳民伤财的项目也被点出来了,比如,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9亿元建设“鲤鱼跃龙门”景观,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建设“水司楼”。此前,国家住建部官方网站于年9月至11月组织对全国城市出入口景观建设项目进行调查。次年3月发布《关于部分保护不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通报》,对山东省聊城市、山西省大同市、陕西省韩城市、河南洛阳等5个城市因保护工作不力导致历史文化名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其中,陕西省韩城市存在破坏古城山水环境格局问题。韩城市在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中,刻意追求“鲤鱼跃龙门”的形象效果,建设超大体量的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及亮化工程,总投资1.9亿元,其中,无实用功能的假山造价高达元/平方米。并督促韩城市人民政府举一反三,做出深刻检查。在高速路口建设景观工程,或许能够直接展示城市形象,但与其本身的运输功能格格不入。当时更有人指出,年上半年韩城市地方财政收入刚过20亿元,该景观工程总投资达到1.9亿元,意味着这个县级市半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都被一个景观工程给“吞噬”。据《国防时报》报道,韩城市被通报后迅速整改,邀请专家对整改措施开展可行性研究,同时拆除假山瀑布水泵等设备,换成栽植灌木。到年4月,该景观工程已变成了被绿植包围的两座光秃秃的假山。再来看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投资2.56亿元建成。该楼占地面积平方米,楼高99.9米共24层,被称为“天下第一水司楼”。然而,当时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打造水司楼等形象工程,无疑是盲目举债。因盲目举债大搞政绩工程问题,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三都县委原书记梁嘉庚受到舆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