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缪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工程不再是大城市的特权,一些小县城也加入进来。县和区都是城市的一员。只有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才能摆脱贫困,共同繁荣。因此,一个省、一个市的发展,离不开底下县区的支持。
贵州近年来发展迅速。贵州虽然地处西部,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贵州也迎来了发展机遇。贵州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国家的支持下,贵州省的许多市县也得到了提升。然而,贵州本身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省份,下面的县城要想发展起来并不容易。到目前为止,贵州还有很多贫困县。
独山县曾经是贵州的贫困县之一。它位于贵州的最南端,被称为“贵州南大门”。年3月3日,独山县脱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独山县负债超过亿元。据拥有37万人口的独山县的人口统计,人均负债超过10万元。要知道,独山的人均收入只有2万左右,按照这种情况,独山县的人五年不吃不喝,才能还清债务。
“天下第一水司楼”
独山县虽然负债亿,但是却一直在兴建“面子工程”,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其中“天下第一水司楼”就是其中一个“面子工程”。但是独山县在负债亿的情况下,斥资2亿建设“天下第一水司楼”,水司楼是奔着世界第一牌楼、世界最高琉璃建筑和世界最大的水族建筑去建设的,水司楼的建设可以说是承载着当地人的希望。不过,好景不长,因为没有好好规划和支配财务,水司楼在即将完工的时候烂尾了。
“重金造景”
前段时间,一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某地方政府在城乡建设中以很高的价格购买了一些景观石。有的高达数万元,有的甚至超过了百万。一块石头激起了成千上万的波澜,许多人发现这种重金“移石造景”的现象并非孤例,在城市的绿化带、公园、景点和广场等地方,都有这些珍贵的石头雕像。
景观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设计师经常在建筑和空间中使用它,起到点缀和美化的作用。然而,当大量的石头从河里或山体挖出,花费数万甚至数百万买回来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真的有必要吗?
多年来,许多这样的项目被冠以“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文化旅游开发”的称号,但有些项目却名不副实。贵州的“水司楼”就是一个典型的“面子工程”的例子。成功的旅游业发展可以吸引外国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改善当地形象,也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增加人口收入。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为了“面子工程”而盲目开发和建设景观,不顾当地实际,不仅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最终将一无所获。
大量景观石的设置既没有生态价值,也没有实用价值,只能被视为一种形式主义。开发不因地制宜的旅游项目,既没有审美价值,也没有经济价值,更不能给老百姓带来福利。虽然旅游开发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财政资金可以自由地用于设计规划和实际操作。我们必须警惕“重金造景”背后的隐患。当然这类“面子工程”不再少数。
“一夜成林”、“一夜成景”
年,江西的一些地区为了应对检查,大搞“一夜成林”的景象,要是说真的一夜之间造出一片林子来也就算了,毕竟林子以后还是有用的,但官员们“脑洞大开”,在绿化面积不足的公路地带,路上到处都是水泥,开启了他们的成林计划,在水泥上铺上一些土,将运来的树苗就栽在这上面。有些没有水泥的地方绿化面积不够怎么办?一夜之间铺满了没有根的树苗。不得不说,这样的脑回路真的很清奇,能有这样想法的“领导者”一眼就知道“随机应变”的道理。
“策划之神”:“广东老虎”万庆良
说到规划,估计所有的专业学者都将靠边站。万庆良在广东可是当之无愧的“规划之神”。据说新城的规划面积已经超过了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据公众消息人士透露,万庆良曾因在山顶挖掘一个大湖和在山上修建一条百米大道而备受诟病。在广州就职后,他还计划建设9个新城,仅新建城市的规划总面积就接近平方公里,超过上海市中心城区的面积。对此,高层领导十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