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心脏病,一会儿先去检查一下,可以的话下午就能做手术了。”“恢复得挺好的,不用太过于担心,很快就可以出院了。”……一大早,医院眼科,就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在病房与门诊之间来回奔走,他就是林洪文,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年,通过县政府特殊人才引进来到独山。
曾在广东从事临床工作29年的他,是国内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较早、手术量较多的医师之一,至今已完成白内障手术达例以上,其他眼科手术余例,擅长各类复杂、高难度眼科手术。
缘起独山,仁心驱赶黑暗
近年来,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医疗服务,医院不定期地邀请省内外专家到该院为患者问诊,而这,也让林洪文与独山结了缘。
年6月至8月,林洪文先后三次到独山开展诊疗,期间,他了解到独山老年人眼疾患者比例非常高,但由于知识匮乏、意识差、不重视等原因,许多老年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最终因角膜受损而失明,这被林洪文称之为“地区病”。
“在村里,我看见他们只能杵着拐杖在家里走走转转,看不见、出不去,很揪心啊。”回想起初来独山诊疗时的场景,林洪文还历历在目,当时的独山,白内障患者多、医疗设备较差、医疗基础薄弱,让他大受触动。医者仁心,为使更多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消除“地区病”,年元旦,他主动放弃了一线城市高薪体面的工作,经独山县政府特殊医院,选择了扎根基层。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洪文了解到,有一位84岁的陈海先老人因家境贫困,儿女长年在外务工,耽误了手术最佳时间,导致双目失明,手术难度非常大。为此,他主动深入老人家中了解情况,当林洪文踏进陈海先家中那一刻,看到了老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神情,他动容了,并向老人允诺,“我会尽己所能保住你的眼睛,你还是有希望能看到的。”
当天,在村委领导的帮助联系下,陈海先的儿子请假赶了回来,并在医院办理入院手续。经过手术,老人的眼睛恢复了健康,纱布拆下的那一刻,老人惊喜的笑容让林洪文格外满足,“我来到独山,就是给病人看病的,患者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就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荣耀。”林洪文说。
两年多来,怀着让患者省心、省时、省钱看病的初心,医院眼科团队跑遍了独山各个村寨,走进群众家中开展白内障等眼疾筛查,鼓励引导患者及时、正确的接受治疗,不到天的时间,由他主刀的白内障、疑难青光眼等眼科手术就有余台。
无愧于心,行动证明选择
在独山,被眼疾缠身的老人有成百上千个,每次为老人开展手术,看着老人们儿女在旁照顾的幸福模样,林洪文的心里就多一份牵挂,老人们的笑容,总是让他想起家中84岁高龄的母亲,对母亲的愧疚就更深了一分。
“当我告诉母亲要来到独山工作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不允许。”林洪文说,在自己下定决心要来独山的时侯,他就已经料想到了母亲的态度,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了抚平母亲心中的忧虑,他常常跟母亲坐下谈心,向母亲表达自己的医者理想。在林洪文看来,做一名能真正帮助别人的医生是他的行医志向,如果帮不了最需要的人,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终于,在得到母亲的支持后,林洪文毅然踏上了赴独的路程。刚来到独山时,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差异等让他有些退缩,但看到那么多需要他的患者在等着他,想到好不容易才得到母亲的支持,他便打起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继续用认真的态度、温和的语气、过硬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
“您放心,我在这儿都好的,今年五一放假我就回家来看您。”每当空闲时刻,林洪文就会抽空跟母亲通个电话,他告诉记者,母亲也曾来到独山住过三天,但因水土不服导致身体不适,最终让他打消了接母亲来独山生活的念头。更让他感到愧疚的是,每当母亲拖着年迈的身体跨越千里来看望他时,他却因工作忙挪不开身,只有晚上陪伴母亲吃顿晚饭。
尽管如此,林洪文的母亲却没有任何怨言,只是一次次的关心他的生活身体,“虽然她常常不放心我在这边的生活,但每次我成功完成一个难度系数大的手术,或者又帮助了患者重见光明的时候,她比任何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林洪文说。
无论是母亲每一次的支持和夸奖,还是和患者的每一次握手鼓劲,亦或是患者的一句“我能看见了”,都让林洪文的内心感到十分满足,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来到独山,用毕生所学实现自身价值,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重拾希望。
初衷不改,脚步丈量未来
“多看点病,多做点手术,让本地人能在家门口就医。”这是林洪文踏上独山这片土地的初衷。但林洪文也深知,独山眼科医疗技术的空白不是一个人能填补的,因此,医院全体眼科医生的医疗技术,带动独山眼科水平的发展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来到独山的两年,他不断总结和更新独山眼科医疗水平,每一次查房、手术时,他都带着医生们在旁学习,观察他们的实际操作,并结合自己的多年经验,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技术,通过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传授,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刚来独山初期,针对各项薄弱环节,我每周都会抽出时间来给科室的医生们上一堂小课,以此提高他们的业务理论及技术水平。”林洪文告诉记者,通过两年的努力和坚持,如今,科室5位医生已全部能独立完成简单手术。有时候遇到一些小手术,他也会主动退居二线,为科室的医生担任助手,这样的转变既让年轻医生有了信心,也让林洪文有了实现教学初衷的底气。
“林医生来到独山后,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他不但在理论、实践上指导我们,在手术、技术上也帮助我们规范了许多,现在,通过林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一些基本手术和有难度的手术我都能独立操作了,我真的很感谢他。”医院眼科副主任梁喜军说。
“治病救人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希望通过我的言传身教,能让身边年轻医生意识到医生的责任之重,从而不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切实打牢独山眼科医疗水平基础,助力独山眼科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林洪文说,从医者,不需要有华丽的辞藻表达自己,也不需要过多的展现自己的出处、荣耀,只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就能无愧无心、无愧于民。
空闲时间和母亲通电话
下乡义诊
康复患者与林洪文激动握手
为复诊患者检查眼睛恢复状态
眼神专注
带学生查房
工作认真
为学生上小课堂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胡邦荣
编辑韦万利编审张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