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止深河桥这里,是侵华日军走向失败

盖博士盖百霖哪个药物有卖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4023.html

记者程曦/文陈鹏/视频

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也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七七事变”,由此也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史。

卢沟桥作为一个标志,是那段历史的直接见证,由此产生了北起卢沟桥的说法。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贵州黔南,同样也有着这样一座在历史上可以与卢沟桥并驾齐驱的桥,那就是独山深河桥。

在这里,中国军队、盟军以及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浴血奋战,成功阻止了日军北上。深河桥也成为日军深入我国西南内地的最后界线之一,成为了侵黔日军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

独山深河桥如今已经是全国红色旅游的景点景区

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

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抢,无恶不作

独山县,地处全省最南端,与广西南丹接壤,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是历史上贵州省乃至大西南进入两广出海口的必经之地。抗战时期,独山还是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是黔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贵阳、重庆的前沿战略重镇。

年11月,日军占领广西桂林、柳州、宜山后,为防止中国军队南下广西,确保其柳州至宜山主防线安全,日军制造了进攻贵阳、重庆的假象,叫嚣攻占贵阳,直取战时陪都重庆。

要攻占贵阳,首先就得攻占贵州南大门、军事重地——独山。

11月25日至30日,日军兵分三路由南向北入黔,第3师团第34联队、第6联队,分别由广西思恩(今环江)进攻荔波黎明关;由广西宜北进攻荔波佳荣,后进犯三都。另一支主力部队日军第13师团联队多人,由广西六寨进犯独山县麻尾、下司、上司等地。

敌势猖獗,陪都震动。29军临危受命由川入黔,先头部队第91师在师长王铁麟将军率领下抵独山。

12月1日凌晨,中国军队29军91师1个营在黑石关狙击日军,该师、团在独山矮关和白蜡坡一带狙击敌人,12月2日,在独山甲捞河、里腊一带与日军激战。当天下午,日军占领独山县城。

日军第13师团是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凶残部队,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掳抢,无恶不作,极其残暴。

侵占独山后,日军制造了“弓久惨案”,屠杀逃至独山上司镇弓久的多名难民和数名村民;

在独山城郊,日军不慎引起储存大量炸药的洞口(地名)发生大爆炸,10余名日军、上百难民和当地民众被炸死;

12月3日,日军一边撤退一边火烧独山县城,时称“小上海”的独山顿时火光冲天,大火烧了七天七夜,城内一片焦土;

……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攻占独山后,仅独山县城被杀死、冻死、饿死的民众就多达多人,县城被烧毁房屋达多幢,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当时,黔桂公路上逃亡的数十万难民,因日军侵入而惨死数万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

抗战中的贵州力量

当地群众浴血奋战、奋勇还击

日军的残暴行径激起了黔南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当地群众组成村寨自卫队,成了“独山战役”中不可小视的力量。

年12月1日夜,十几名日军窜至独山下司塘芒,被埋伏在黔桂公路附近的自卫队员陆元、陆老冬等人凭借有利地势,用传统兵器弓弩、长矛、龙爪戟、猎枪等在黑夜中与日军勇敢搏击,多名日军被陆元用祖传兵器龙爪戟刺死刺伤。

年12月4日清晨,一队日本兵窜至独山麻万者棉喝六洞洞口附近、抢夺莫至尧家的耕牛,被埋伏在洞中的岑十二、杨昌印等村民发现、随即点响洞口土炮,数名日本兵被轰击毙命,其余日军丢下耕牛,狼狈逃命。

年12月2日中午,独山上司自卫队与日军10余人在屯脚寨发生战斗,经2小时激战,自卫队毙敌数名,夺得“三八”步枪3支、子弹发、手榴弹2枚。3日,日军90多名骑兵宿营屯脚,自卫队多人利用熟悉的地形分三路袭击日军,毙敌9名,缴获钢盔、手榴弹等。

位于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的民族团结门

“自卫队的队员多为少数民族,民风彪悍,打起鬼子来舍生忘死。”独山县档案史志局原副局长李天和说,在抗日战争中,贵州各族人民与中国军队、美国盟军一道,凭借着优越的地势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最终迫使日军仓皇败出黔境。

如今,在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内,修建有代表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四个当地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团结门。

“故土沦陷之际,黔南各民族的群众不分老幼,自发结成民众武装团体,纷纷拿起武器,奋起抵抗,对日军进行阻击、截杀,誓死保卫家乡,打响了贵州人民在本土武装抗日枪声,展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李天和说。

深河桥,地处独山县城北9公里处,位于深河峡谷之兰谷关上

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

见证中国抗战从开始到胜利

在独山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有一场充满传奇色彩的战役,那就是独山深河桥战役,横扫了大半个中国的侵华日军就是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遭遇了侵华战争以来的滑铁卢。

深河桥,地处独山县城北9公里处,位于深河峡谷之兰谷关上,桥长37米,宽5.7米,高近17米,桥下是悬崖峭壁,它自古是独山境内的险要关隘,也是从广西进入大西南黔桂公路的必经之路。

12月2日,日军占领独山,在城中的日本侵略军掳掠残余物资、四处奸淫杀戮,在当时严峻的情况下,为阻止侵黔日军继续北进,给中国军队布防马场坪、黄平一线争取时间,中国军方决定炸毁深河桥。

2日上午,盟军军官富兰克率领执行任务的一支小分队自广西来到深河桥,当他们准备炸桥时,难民如潮水一般涌向深河桥,如果当时把深河桥炸掉,那么这些难民将可能面临日军的残害。于是,富兰克下令推迟炸桥时间,直至有情报称,独山县城已被占领,才下令把桥炸掉。

在一声巨响中,深河桥就此被炸毁。

独山县档案史志局原副局长李天和向记者讲述独山深河桥始末

随着深河桥的炸毁,日军没能再北上,此后日军节节败退,入侵西南腹地的妄想破灭。自此,深河桥成为了侵华日军败亡的转折点,此后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8个多月里,日军再也没能发起大规模攻势。

“黔南事变”中的深河桥也成为了抗战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彻底胜利的一个标志,与“七七事变”中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卢沟桥南北辉映,显示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正气凛然的爱国主义精神。

“独山深河桥是日本侵略军深入我国西南内地的最后界限之一,成为侵黔日军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是侵华日军走向失败的历史见证。”李天和告诉记者。

巧合的是,“黔南事变”时在独山与当地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军的部队正是“七七事变”时在卢沟桥边打响抗日第一枪的29军。

中国抗战“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同一支军队,一个起点一个终点,见证了抗战从开始到胜利。

经过重建的深河桥,是国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仍然是独山群众出行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

南通广西,北接都匀、贵阳。如今,经过重建的深河桥,是国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仍然是独山群众出行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而在旧深河桥不远处,新建的新深河桥,则为独山县的飞速发展打通了另一条要道,也为黔南各族人民全面迈进小康社会铺就了一条坦途。

一审:罗亚楠

二审:彭奇伟李柏杉

三审:王幸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