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十年路栉风沐雨铸辉煌贵州省湖

深冬的贵阳,寒风刺骨。而花溪石板园区内却热火朝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正在进行,这是全国首家省会级城市奥特莱斯综合体项目的建设现场。今年4月28日,贵阳环球奥莱中心正式签约,落户花溪。而与之签约的企业,正是贵州省湖北商会会长何文先名下的公司。在何文先的带领下,商会会员单位的企业家们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贯彻落实花溪区“文化旅游创新区”发展战略,把贵阳环球奥莱中心项目打造成为贵阳时尚生活品牌集聚地和一流的购物休闲康养旅游胜地。

拍摄快闪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场景。

自年9月成立以来,贵州省湖北商会在贵州已走过十个春秋。十年来,商会一直致力于服务在黔楚商,联络天下楚商,共同为黔鄂两省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献计出力,团结率领在黔楚商积极投身贵州建设,以赤子情怀反哺社会,报答两个故乡,干成了许多大事、实事、好事。如今,湖北商帮遍布贵州,迄今逾50万人,活跃于农业、旅游、矿产、化工、建材、家电等20多个领域,总投资达多亿元,有的楚商企业是当地纳税大户和就业安置大户,有的在行业内已成长为全省乃至大西南的龙头企业,为贵州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搭建平台 筑梦前行聚楚商

黔鄂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形成了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巨大空间。贵州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变局,为中外客商提供了大商机、大舞台。素有商业文化传统、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湖北商帮,是这个大舞台上活跃的一支劲旅。

然而,长期以来,楚商在贵州大多各自为战,缺乏一个好的平台把大家聚集起来。“我年来到贵州,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构建一个平台,把在黔楚商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实现更好发展。”何文先说。

在此情况下,贵州省湖北商会应运而生,商会组织建设的“湖北大厦”也拔地而起。在招商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的楚商参与进来,对于进驻这个耗资4亿元的“湖北大厦”,何文先与商会主要成员们制定了相对较低的门槛,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在黔湖北老乡,共同来经营这个属于湖北商人的“家”。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项目的门槛越来越高,单靠某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但商会就可以做到。”何文先说,一个人的资金做不了,那就十个人,十个人做不了,那就一百个人。只要湖北商人团结齐心,碰到再大的困难,都有办法克服。

贵州湖北商会成立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内部的交往和交流,挖掘商会资源,互助互利,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长顺县新民村委向湖北商会赠送锦旗。

商会还经常组织会员学思想政治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采用研讨会、茶话会、培训会及以会代训,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帮助会员提高素质,开阔视野。并多次邀请金融、税务等方面的专家对会员、企业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先后组织会员单位赴武汉中国光谷、南京金箔集团、深圳慧江集团等现代化知名企业集团考察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培训、考察活动,得到了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好评。

“有了商会,我们就有了一个主心骨,有了一个可以寻求帮助的温暖的‘家’,入会以来,商会也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劲合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商会副会长彭涛深有感触地说。

全心全意 品质服务暖人心

商会成立后,一直坚持把关爱会员、服务会员作为商会的重点工作。10年来,先后帮助会员维护权益、排忧解难、开拓业务、捕捉商机、清理三角债、举办庆典活动等,服务数百人次,增强了商会作为“楚商之家”的亲切感和号召力。

年,是贵州省的“产业大招商突破年”和“营商环境整治年”,政府下大力改善经济结构,提升内在发展动力,增强发展后劲,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何文先主动请缨,担任贵州省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进一步强化商会的政企桥梁作用。他在多种场合和会议上积极建言,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真心服务、贴心服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遵义实地教育遵义纪念馆党员合影。

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会员破解资金瓶颈,商会进一步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先后与花溪农商行、贵阳市农商行、贵州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开辟更多融资渠道,讲诚信,守信用,与各种投资主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加了为会员提供金融支撑的能力,帮助会员破解了不少融资难题。

为了给青年楚商发展提供动力,商会副会长王华提出了建立“青年才俊楚商发展基金”的建议。年借助楚商联合会来黔调研走访之际,商会推选余国涛等5人参加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进入人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库,为会员提高能力素质,拓宽知识面,提升思维层次,扩大社交层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此外,商会正在逐步完善楚商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将会员单位分行业、分地域、分版块录入上网,在平台上开展会员交流活动、互惠活动,通过信息共享进而实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推动在黔楚商共谋发展,做大做强。

十年来,经过大量艰苦细致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贵州省湖北商会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强,会员队伍迅速壮大。会员企业从最初的3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多家,会员原籍遍布湖北全省13个地市、个县级行政区,在黔行业涉及矿产开发、市场开发、化工、建材、通讯、旅游、房地产、商贸物流、汽车汽配等20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以贵阳为中心,辐射贵州全省,商户逾10万,投资多亿元的强大商帮。

招商引资 牵线搭桥促发展

自“落户”贵州以来,商会积极团结在黔的湖北企业和各界人士,联络天下楚商,共同为黔鄂两省的经济、文化、技术等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积极牵线搭桥,协助贵州省政府与有关部门搞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坚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参与贵州经济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不谋大局者,不足以谋一隅。商会领导成员多次出席或列席贵州湖北两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召开的相关重要会议,学习了解大局大势。多次组织会员单位参加贵州、湖北的招商引资活动,发起组织“走进湖北,回报乡梓”活动、“走进贵州,逐梦乌蒙”活动,加强两地企业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

贵州省政府率有关部门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时,商会相关领导随行并联络当地的湖北商会,亲临现场,现身说法,用事实说话,以商招商,向当地楚商宣讲贵州的招商引资政策,宣讲贵州良好投资环境和诱人的后发优势,从而促成了更多的荆楚人才来贵州寻求发展,更多的楚商企业到贵州投资兴业。

在商会的努力下,除了享誉西南的金石产业园区之外,在黔楚商在贵州罗甸、毕节、铜仁、三都等地的10多个项目已启动建设,在息烽、长顺等地的一些大项目也在推进落实。同时,在黔楚商还回到湖北的京山、郧阳等地投资承建商业园区和旅游综合体项目,呈现出项目越做越多、越做越大的好势头。

商会还突破地域局限,主动加强与异地商会,行业商会和集团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先后与中国企业家发展联合会签订了在贵州战略扶贫协议,与陕西省湖北商会、广西防城港湖北商会、江西省湖北商会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安徽省湖北商会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商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贵州省湖北商会在年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商务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等11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二届成长在贵州优秀企业品牌传播评选”大型活动中,获得了“十佳在黔品牌商会”荣誉称号。贵州省团省委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向该商会及其10家会员单位授予了“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牌匾,并获得了由湖北省政府授予的“先进商会”荣誉称号。在楚商(博鳌)年会上,何文先被评为“楚商年度人物”。

扶贫济困 反哺社会惠民生

多年来,商会始终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良心工程和企业文化。始终不忘湖北在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贵州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这一根本,在发展中竭力回报社会让利人民,尽力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贵州省湖北出资出力、献计献策。大力开展好帮扶解困、就业培训、硬件设施改造、提升人口素质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真正扛起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产业扶贫是商会参与脱贫攻坚活动的主要举措。商会驻地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合朋村,原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年11月12日,贵阳市在这里成立贵阳金石产业园,楚商成为园区投资的主力团队之一。

  在合朋村,商会与村委会合作,成立了合朋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租金保底,参与企业盈利分红。土地入股后,村民就地就业,既有分红又有工资。涉及拆迁的村民,搬迁至项目建设的“清水城”“三农街”移民新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多数村民还开起了商业门面,添了一笔租金收入。

村民们生活日用水电费全免,每个村民每月发送20斤大米,每户一月一桶油,50岁以上村民每月发放元生活费。全村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至大学毕业,全部由合朋公司出资助学。公司还统一为村民办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村民生活福利进一步提高。

“有了这些优惠政策,我们家现在人人都在园区上班,日子好过了,每年有20来万的收入。”在合朋村,一个原先不同意征地的七口之家,在尝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甜头后,转变了态度,成为了园区发展的支持者。

如今,合朋村农民人均收入从年不足0元上升到两万多元,村民自发选举商会会长何文先为合朋村“名誉村长”,这是村民对会长、对商会付出的衷心感谢。

年10月17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正式发起“万企帮万村”,贵州省工商联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在此情况下,商会会员单位以“合朋模式”为范本,纷纷加以学习并广泛推广。有的在黔楚商企业还有新招数、新举措,为贫困山村的村民们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好消息,进一步助推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年12月26日,商会同中国企业家发展联合会在贵阳举行了联合扶贫签约仪式,签约之后,两会共同组织的扶贫队又奔赴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同地良村签订了《千企帮千村结对帮扶协议书》,从年起,中企联合会和贵州省湖北商会以地良村为帮扶点,帮助地良村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完善旅游设施,科学发展特色农业,以公司化模式促进地良村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十年来,商会先后向独山县泗亭村、天柱县地良村、长顺县新民村、花溪区黔陶乡、湖北省洪涝灾区等贫困群众或灾民捐款捐物一百多万元。商会还到晴隆县鸡场镇小王寨村,捐资10万元,帮扶21名留守儿童,同时选择6名优秀高中生,跟踪帮扶到大学毕业。

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和爱心活动,使在黔楚商和企业增进了同所在地区干部群众的情谊,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展示了楚商的良好形象。年,会长何文先被评为民进贵州省委表彰的“参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商会将继续紧紧围绕贵州“三大战略”行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黔鄂两省优势互补。联络天下楚商,助力贵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抢抓新时代历史机遇,实现在黔楚商新的历史跨越。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钟明秀

编辑黎娅茹

编审姚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