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春茶迎来采摘、上市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气候品质认证……覆盖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的气象服务,见证一杯杯好茶的诞生。
毛尖也有“身份证”
眼下,信阳毛尖新茶开采在即,品质如何判定?“以前当地人主要通过外形、色泽、口感来判断,现在有气象指标做依据了。”3月23日,河南省信阳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副站长杨慧洁介绍说。
自年以来,信阳市气象局积极开展毛尖气候品质评价服务,通过分析光照、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对茶叶品质优劣的影响,综合评价出茶叶品质等级。“今年茶叶品质较优,2月气温高,芽叶萌动早;3月雨水多、湿度大,气温偏低但变化平缓,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的积累。”杨慧洁解释道。
在信阳浉河港镇龙潭村文新茶园,绿意绵延,河南首个特色农业专业气象台——信阳茶叶气象台坐落于此,和信阳市茶叶气象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茶叶气象服务中心一同构成信阳茶叶气象服务“三剑客”。
近年来,信阳市气象局在毛尖核心种植区组建气象监测网,制定茶叶适宜生长和主要气象灾害指标,在茶叶生长期开展灾害监测预报与评估,在采摘期开展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在生产阶段开展茶叶气候品质评价服务,贴心服务茶叶生产全产业链。
3月22日凌晨,受冷空气及降温影响,信阳毛尖核心种植区气温低于3℃,接近霜冻害发生的气象指标,信阳茶叶气象台提前一周通知茶农做好防范准备。
谭家河乡茶农张德中感受很深:“春天是茶叶采摘季,就怕晚霜冻害。茶叶受冻后,叶片卷曲、颜色发红有麻点,影响品质和产量。接到茶叶气象台通知后,我们提前采摘,有条件的就铺地膜,有效减轻了霜冻影响。”
在此次低温过程后,杨慧洁和同事立即开展霜冻害调查,发现位于海拔米的茶园迎风坡部分茶芽遭受轻度霜冻害;平地茶园的春茶局部出现轻度霜冻害;位于海拔米以上的浅山、丘陵茶园无明显的受冻症状出现——这些灾后评估都会进入茶叶气象数据库,为后续指导春茶生产种植提供支撑。
今年以来,像这样的灾情调查,信阳市气象局已经开展了4次,从两次冬季冻害到入春的两次霜冻害,农业气象业务人员都第一时间开展实地调查,从灾前预警、灾中调查到灾后评估,茶叶气象服务始终“在线”。(王秀芳杨慧洁)
茶叶也能上保险
3月29日,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小将镇三坑村茶叶种植户俞清兰收到几天前申请的茶叶低温保险理赔款。去年年底,新昌县气象局在俞清兰家的茶园里建起了自动气象观测站。3月23日,茶园遭遇低温霜冻,还没来得及采摘的茶叶受到一定程度的冻害。“幸好今年我购买了低温气象指数保险,通过理赔减少了损失。这样的双重保险让我吃了‘定心丸’。”
在茶园安装自动气象站前,新昌县气象局工作人员调研发现,新昌小气候复杂,中尺度区域自动气象站平均6公里的分布间距并不能满足全部茶农的需求。经常是发生了茶叶霜冻灾害,但因周边气象站温度没有达到理赔标准,而得不到应有的赔偿。
去年3月中旬,俞清兰种植的20亩乌牛早、30亩“龙井43”和10亩黄金叶遭遇低温霜冻,直接经济损失达3万余元。虽然当时也购买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但因气象监测站离茶园太远,缺乏相关气象数据作为支撑,因而没有获得相应的赔偿。
为了让茶叶理赔更加科学合理,自去年7月起,新昌县气象局多次与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讨论协商。去年9月30日,县政府专题召开气象观测站建设工作协调会,明确在全县茶产区新增气象观测站。年,守护茶叶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终于在春茶生长期前投入使用。
截至去年12月,新昌县已完成52个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目前自动气象站分布间距为3.6公里,大大提高了茶叶低温保险理赔的准确性。(袁丹丹)
气象也能开销路
3月26日,在贵州省农经网、农经网抖音号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