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探母思恩情,年年有望盼相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黔南州的传统节日——“探母节”,这天,凡是嫁出去的布依族妇女无论路途有多遥远,家庭经济有多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准备甜酒、面条、衣物等赶回家看望父母。
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在节日氛围浓厚的黔、桂边界处,麻尾镇象山社区的村民何吉在,一大早就来到了麻尾镇农贸市场买猪肉、鸡、蔬菜等菜品。此时市场内已是人山人海,鸡、鸭、鱼、肉摊前均被妇女们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为回娘家做充分的准备。
“昨天镇里赶场,来菜市场买鸡、鸭的人比现在还要多哩!”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大姐告诉我们,每到“六月六”这天,娘家远一点姑娘就会提前准备好探母礼物,到了“六月六”当天就快马加鞭的赶回娘家与母亲团聚。
心潮澎湃,归心似箭。如今也作为母亲的何吉在更是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此时她只想趁早买到东西,早点到家。“今天的猪肉有点少哦,我就要这一块好了,不用烧了,母亲正在家盼着呢!”何吉在指着一块五花肉催促道,她告诉我们,平时都没时间跟母亲在一起,只有这天才有机会回家去看望母亲,在节日期间能让母亲吃好点,过得开心点,做女儿的就很高兴。
时近中午,何吉在带着满满当当的“礼物”往娘家出发了,除了购买了鸡、猪肉、面条、新衣服外,她还特意为她母亲买了喜爱的水果和蔬菜。在象山社区的通组路上,与何吉在一同回家的还有其他妇女,她们身穿布依族特色服饰,带上探母“必备”食品,回家看望母亲。
走进家门,何吉在的母亲正在房前房后打扫卫生,见到女儿回来,她笑得得合不拢嘴,而何吉在再也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母亲拥抱了好一会,哽咽声中诉说着对母亲思念之情,何母轻轻的拍着女儿的肩背,说道,“饿了吧,我去给你煮一碗甜酒粑汤垫垫肚子……”没有千言万语,只有家的温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六月六”节日期间,给母亲送礼物的种类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由原来的送两碗米、一罐甜酒,发展到今天的鸡、鸭、鱼、肉、水果、米酒、面条、衣物、健康补品等。送食品除了给老人补身体之外还另有其意,甜酒表示生活甜蜜长久,面条代表长命百岁,衣服意为福禄。这些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形式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对敬老、爱老、健康优良传统的尊崇。
何吉在为老人挑选新衣
何吉在农贸市场买猪肉
买鸡
邀请朋友品尝甜酒
骑车回家过“探母节”
提着礼物兴致勃勃的回家
回到家门
母女一起做汤粑
母亲为女儿盛汤粑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雷磊波
编辑梁晓琳编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