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三个兼顾植沃土用心用情聚人才

独山县将党的二十大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起来学习、一体抓紧落实,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主动求变、积极作为,用心用情做好“三个兼顾”,在细处着力、在小处作为、在实处见效,奋力突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瓶颈”。兼顾高端引领和固本强基。始终注意处理好“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关系,既着眼于引进示范带动力强的高层次人才,又注重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稳住人才队伍“基本盘”。一方面,县委将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首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全力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建立“书记领衔、部门攻坚、督促推进”工作机制,常态化调度27家行业主管部门抓本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县委书记带头抓“第一资源”,率队对接引进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师、医医院任院长,县委人才办、县卫健局帮助搭建人才培育平台,配合做好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和新技术新项目开发,积极推动医学知识讲座、专家常驻帮扶、绿色双向转诊,以医疗人才队伍赋能提质的工作举措,解决群众日益增加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与医疗人才短缺矛盾。同时,县委人才领导小组靠前联系服务“杨安仁油桐产业团队”,宏观分析产业技术迭代升级的战略需求,支持在独山扩建国家油桐种质资源库,通过人才落地、培育和转化,推动建设贵州独山国家油桐生物产业基地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另一方面,从县域经济实际出发,突出比较优势,具化为以产业引才、以工业育才、以乡村振兴聚才三个抓手。聚焦“1+2+N”工业主导产业,精准运用校企合作、飞地培育、基地孵化等政策措施,支持优势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了贵州法拉第磁电科技与贵州大学共建磁电产学研实践基地,中科电力与蚌埠总厂以“人才飞地”培育实用型人才人,日泉农牧发挥人才基地聚才牵引效应孵化养殖能手55人;通过配强党政人才、培育治理人才、选育乡村人才,把组织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常态化到镇推荐优秀干部工作,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人到镇育苗、入村壮苗,以强化头雁、引回归雁、培育雏雁的方式,培育名支书5人、返乡到村任职人、储备村级后备干部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有针对性地培育了发展所需、产业紧缺、乡村所盼的实用型人才。兼顾广引活水和就地取才。始终注意处理好“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关系,既注重增强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又注重强化本土人才的认同感,实现外引内育兼收并蓄。一方面,持续实施“百泉回流”工程,建立以情聚人、以才引才的回流机制,优先引进愿意回乡干事创业的独山籍人才,既帮助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照顾年迈父母等困难,又有效对冲招聘招考与人才外流之间的缺口。年,围绕“四新”“四化”领域引进各类党政人才人,其中百泉回流66人,实现进出流动“顺差”,人才整体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创新本土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实施党政人才“双百工程”,将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党政人才挖掘出来进行培养管理,全县1余名科级及以下干部参与竞争比选,人入库动态储备。教育领域实施“五三三”风华青年计划,年轻教师队伍实现良性互动,有力助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卫健领域建立“师徒帮带”机制,构建人人皆可成才的培育体系,有效提升医护团队专业素质,共建立名师、名医工作室16个,带动集聚了一批有潜质有追求的后起之秀、可塑之才,真正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兼顾整体推进和单线突破。始终注意处理好人才服务工作“功能集约”和“多点发散”的关系,既着眼于建设多功能整合的一体化阵地,又注重策划多形式表现的模块化宣传,串珠成链厚植尊才爱才的优渥土壤。一方面,整合资源建设集政策咨询、商务洽谈、会议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人才服务平台——独山人才之家,构建教育卫健、文旅工信等多部门的场地共用、信息共通机制,开展诗词创作、花灯文化座谈等活动余场次,制定人才管理服务公约等制度,明确人才可享受的10条权益,通过管理台账和问卷调查不定期对人才到站数、服务满意度等动态管理,让人才感受家的温暖。另一方面,在城市图书馆开放“人才加油站”,在学校、医院建设人才角,最大限度、最大效用扩大“独山人才”服务半径,将敬才惜才的文化底蕴深深镌刻在城市基因。打造传统媒体、现代媒体和自媒体宣传阵地,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人才工作,制作独山籍在外人才名录收录人才59人,设计印发“独山记忆”系列人才明信片余套,拍摄人才宣传视频9期,发布在独山组工、大美独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