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本文来源:重庆日报」杨兴东漫画/王铎近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批评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开始拆卸转移,搬移工程总投资1.55亿元。关公雕像高达57.3米,建成于年,总造价达1.亿元。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3亿多元的教训,值得警钟长鸣。正如荆州市委书记吴锦所言,“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近年来,类似“关公雕像”的夸张文化地标,屡屡出现。比如,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9亿元建设“鲤鱼跃龙门”景观,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建设“水司楼”。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文化发展的一种浮躁风气。说到底,造景观可以有,但要有底线和原则,必须尊重历史和现实规律,切忌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巨型关公雕像搬迁,是惩戒更是警示。以发展之名,建设浮夸怪异的文化景观,不仅劳民伤财,还会损害城市形象。各地党员干部应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方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能搞“霸王硬上弓”,不能寄希望于“既成事实”,妄图使监管部门让步。“带病出生”的违规建筑,不管其花费多大,都注定是昙花一现、得不偿失。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项目的监管审批,多一些事前监督,为公共财政的使用把准方向,确保不合法、不合规的决不能做。期待巨型关公雕像搬迁,能给更多地方提个醒:谋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尤其要掌握文化项目开发的科学规律,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而不是贪大求怪。只有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文化项目,才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继而带来相应的经济社会效应,成为文化开发的范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