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育经营主体,产业带动高效化。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村级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形成品牌效应,贫困户通过入股、务工、销售等形式夯实利益联结,促进群众增收脱贫。年,培育农业企业近家,其中龙头企业81家;成立专业合作社家,新增家庭农场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桑蚕产业、中药材产业、茶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二是打造农旅景区,产业种养基地化。重点打造商品蔬菜、山地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中药材、高山生态茶等生态特色产业,已建成商品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茶叶等农旅种养植基地。打造了丫丫大草原休闲度假区、茶天堂生态观光茶园、铁皮石斛种植加工基地、独秀峰文化景区、“神仙洞”旅游区等集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园产业基地,促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户就业增收。
三是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销规模化。打通农贸市场、农校、农超、机关食堂等县内销售通道,与县域内8所高校、全县机关和中、小学校食堂签订购销协议。去年来,每月订单化销售生鲜蔬菜33吨、生鲜肉类30吨,大米吨,间接带动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同时,依托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孵化农特产品销售网店58家、物流公司10家开展线上网络经销,服务功能辐射49个贫困村,产品销售额达万元。
供稿:独山县委改革办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第12期
微编:代芹涟
“贵州改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