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州蔬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年初制定的《黔南州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要求,中共黔南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印发了《黔南州年粮食安全生产暨蔬菜产业发展工作督查方案》,要求各县严格执行,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3月31日,全州已经完成蔬菜种植面积88.62万亩、同比增20.05%,蔬菜产量.67万吨、同比18.75%,产值28.25亿元、同比增25.19%,当前上市的主要蔬菜品种有菜心、早春黄瓜、青瓜、茄子、无筋豆等。
一、领导重视,夯实责任
各县(市)围绕目标任务,全面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基层责任,县级主要领导做到亲自督促、亲自过问,确保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如:福泉市围绕辣椒、生姜2个蔬菜优势单品发展进行常态化跟踪,由市委主要领导牵头抓;三都县建立“三级书记”(县委书记、乡镇书记、村支书)抓农业产业工作机制,为推动任务落实提供组织保证。
二、多招并举,进展迅猛
工作中,各县市盯住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如,独山县紧扣助农增收与产业提效,整合资金万元用于推动优势单品豇豆的扩面、延链;荔波县围绕当地蔬菜保供,科学谋划,通过外聘的方式引进懂管理、懂技术的菜农,在玉屏街道水捞蔬菜保供基地内大力发展叶菜类蔬菜,有效解决4—10月本地产不出叶菜、无叶菜上市的问题;都匀市结合群众种植习惯和产业基础,在凯口坝区推广“稻—菜”模式,通过水稻—西兰花轮作,实现培肥+增收的有效结合;并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坡上种辣椒、坡下种茄子的思路,推动形成集中连片发展的重点产业带、重点乡镇。
省蔬果站张绍刚站长(右3)到罗甸县调研。
三、因地制宜,做好服务
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大“四新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服务力度,推广适度规模生产、订单生产等,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建基地、做示范,推动产业“点”“线”融合提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如,三都县紧扣高质量发展,结合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春提早辣椒,建成亩以上辣椒标准化基地2个;贵定县通过技术干部包地块的方式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力度,所指导的昌明镇光辉村亩菜用马铃薯种植基地种植标准高,田间长势好。
四、督导问效,双管齐下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如,长顺县制定《长顺县年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暨“核子裂变”工程“大比武”实施方案》,将产业发展成效和作用发挥情况,纳入对镇村两级考核评优、项目资金分配和工作经费奖励的重要依据,采取现场观摩和年终考评的方式推动;瓮安县成立农业现代化专班,对产业发展实行一月一督导、一季一通报,按季度计分,年底综合评分排名,推动工作落细落实。
黔南州委欧天彪副秘书长(右1)到三都县调研蔬菜产业推进情况。
下一步,全州将以个标准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主体引进培育,推动优势单品规模种植;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提高种植标准;同时瞄准目标市场,抓实抓细产销对接,着力稳定现有销售渠道,努力开拓新市场,实现蔬菜产业产销两旺。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王仁忠主任(左三)在荔波县水捞保供蔬菜基地调研。
通讯员 刘胜兵
编辑方春英唐怒娇
编审陈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