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化看发展独辟自然径

开栏的话

中国共产党独山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党代表们齐聚一堂,共谋独山未来发展蓝图。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在发展历程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谱写了发展新篇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效。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倍感振奋。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定力、接续奋斗,奋力推动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迎接这一盛事,即日起,独山县融媒体中心将推出《聚焦党代会走进“四化”看发展》系列报道,总结过去五年独山各项事业发展硕果,展望未来独山奋勇前进的新征程,分享独山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重重喜悦。

旅游是事业,也是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独山,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这里,山清水秀,区位独特,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这里,平均海拔米,日平均气温15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这里,多民族聚集杂居,生活着布依、水、苗、毛南等各族群众。

独特优越的资源禀赋及地理区位,使得独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基础,如何让这片山水散发“独”有的美丽?五年来,独山通过积极探索、推行“旅游+”模式,广泛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加速旅游品牌潜力释放,提升域内旅游品质水平,不断推进独山“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一体化发展,迸发出旅游产业的不竭活力,农旅结合、美丽乡村、医养康养等旅游发展模式在独山逐渐兴起,一座美丽崭新的旅游城市正在启航。

因业而行促进农旅融合

独山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耕文化丰富。近年来,独山结合自身农业发展基础,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以旅带农、以旅强农,不断释放县域旅游新活力。

位于独山县影山镇翁奇村的茶天堂景区,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科研和农旅观光为一体的综合茶园。清晨时分,走进茶天堂,便能看到白雾缭绕、群峰连绵、茶树绕山、玉带缠腰的别样景致,犹如仙境的茶园里,坐落着几间别致的精品小屋,远远望去,仿佛在绵延的茶山上装点了一颗颗宝石。

每个节假日,景区的茶园里总能看到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有的挎着茶篓,或体验采摘、或拍照打卡;有的则将采摘的茶叶拿到农户家中,和炒茶师傅一起体验筛分、摊放、杀青、揉捻等一系列炒茶乐趣。

“每年的采茶期,我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到茶园来体验采摘,这里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特别棒。”谈起漂亮的茶山风景,游客陈国霞很是喜爱。

曾经的普通茶园摇身一变,成了备受游客喜爱的观光旅游茶园,不仅给茶农们开创了另一条增收路子,也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绿色、生态、优质的品牌影响力,让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山间小村,在茶产业兴起的同时,初尝到农旅融合的“甜美”滋味。

茶天堂景区的打造,只是独山推动农旅结合、开发农业观光的成功经验之一。五年来,独山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建成了铁皮石斛观光园、桑葚采摘园、香妃庄园等一个个生态康养、农业观光、游玩体验的旅游打卡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产业化发展。

如今,独山农业产业处处蓬勃发展,农业观光深受游客喜爱,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独山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新道路,通过构建农业新体系,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区,有效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增量。

依山傍水推进乡村旅游

一直以来,独山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环境秀美、宁静悠远的美丽村寨,但因交通、信息、理念等较为落后,桎梏了发展的脚步。

激活沉睡的山水,将独山乡村好空气好生态的绝佳优势彰显出来,推动乡村旅游“美丽蝶变”,成为了独山旅游发展的一大方向。

为此,五年来,在完善交通路网、扩大宣传路径的基础上,独山依托景区、跳出景区,将目光瞄准广阔的乡村,以“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为理念,致力打造清新悠然、乡风浓郁的美丽新乡村,将乡村的青山绿水、乡愁野趣、民俗风情、特产技艺等优势资源转化为可观赏、可参与、可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让旅游产业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极大拓展,不仅美了“面子”,更富了“里子”。

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玩雪,无论何时,走进百泉镇百泉湖村塘表组,都能感受到身处乡村的悠然自得。放眼望去,碧波荡漾的一池清水,错落有致的精致洋楼,意趣盎然的田园风光,微风里、蓝天下,环境优美的百泉湖村宛如一幅诗意画卷。

百泉湖村村支部书记岑天武介绍,一直以来,该村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极力挖掘本村特色,依托当地交通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设了集旅游观光、园林基地、休闲文化等多元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在这里,游客可以赏花摘果、烧烤垂钓、体验农耕,美丽乡村的打造不但扮靓了村寨,也让群众实现了增收,百泉湖村也变得越来越吸引人。”岑天武说,该项目主要采取“公司+村合作社+农户(建档立卡户)”模式,以塘表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发展主体投资建设,村集体经济投资参与,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或是资金入股项目,让群众每年都能从中拿到分红。

五年来,独山依托全县乡村资源优势,挖掘文旅要素内涵,打造了百泉湖村、麻尾村麻往组、紫林山村、秀峰村等一批在县域内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特色乡村、示范点,进一步扩增了独山旅游发展方向、提升乡村品位形象。

同时,独山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方式由“吃住行游”向“商务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度假”逐步转变,生态化、特色化、实用化、民族化旅游亮点鲜明,旅游热度迅速攀升,当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一幅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乡村旅游新画卷正缓缓铺展。

钟灵毓秀打造康养福地

山水风光宜居宜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如今的独山,养心、养肺、养眼、养人,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度假康养和休闲旅游好地方。 

在独山众多各具特色的美景中,天洞无疑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景区之一。

天洞景区位于独山县基长镇,景区分有洞内、洞外多个景观,处处呈现出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被很多人称作“与神仙约会的地方。”,走进怪石嶙峋的天洞内部,沿路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钟乳栩栩如生,悬挂于整个洞内;四周石笋无数,纵横交错,石林四布;在各色灯光的映衬下,溶洞呈现出绝妙的奇观,流光溢彩,绚烂夺目。

洞外,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景区,山下的美景尽收眼底。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大棚泛着黑光,那是农旅结合的铁皮石斛基地;一片片花海风吹摇曳,多了些自然灵气;石斛炖鸡、蒸腊肉等特色菜肴的香味从山下的农家乐里飘来,让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颐一番。

“天洞是个神奇的地方,我常常会带着家人一起过来游玩,整个天洞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深邃莫测,无论参观多少次都会感到十分震撼。”游客平女士说。

近年来,独山依托独特的文化、地理资源,聚焦发展文化特色旅游,深挖文旅深度融合潜力,大力开发本地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净心谷、天洞、深河桥等景点,把厚重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升旅游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推动独山旅游提质发展。

此外,还深化康养服务体系建设,丰富旅游业态、突出旅游特色,推动文化旅游与健康养生深度融合,打响特色康养品牌,加快提升独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县高质量发展。

年,独山接待国内过夜游客49.31万人次。年,“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5.61%,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十一”假期共接待游客25.89万人次,同比增长78.43%。

如今,独山旅游产业正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破茧成蝶,迅速崛起,一幅绚丽的旅游画卷正在展开。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柏玉迪

编辑韦万利

编审张明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