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记者陈春晓张兆福侯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贵州红色资源富集,湘鄂渝黔、左右江革命老区覆盖了贵州省43个县市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从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力老区实现从“革命之红”到“发展之红”。
在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的现代高效农业园,村民们忙着打杈、施肥。进入五月,智能大棚里的西红柿、辣椒长势喜人。
占地多亩的农业园区正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在大棚里采摘的新鲜蔬菜,第一时间运到村民王治强家的农家乐。这几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花茂村农旅一体化发展势头正盛。生意火爆的时候,王治强一天要摆上九十多桌。
王治强:他们(游客)一般都是到这里来尝尝我的农家菜,乡村旅游它就变成了一个孵化器。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考察,就在王治强家的小院里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
习近平: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让老区的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贵州考察调研,重温革命历史,走进乡村农家,擘画发展路径。
围绕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贵州分类精准施策,到年11月,贵州革命老区内的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段时间,贵南高铁正加快建设。年,贵南高铁建成通车后,贵州境内高铁总里程将达多公里,穿越重重喀斯特大山,把贵州的革命老区串联起来,通达全国。
独山县麻万镇人大主席周金萍:十几年来,贵州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出行也方便了。贵南高铁开通以后,我相信我们独山的草莓走到千家万户都不再是问题。
贵州革命老区是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贵州考察时都强调了生态发展,他指出,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在“中国竹子之乡”遵义赤水市,通过退耕还竹竹林总面积达余万亩,已经衍生出了纸制品、竹木家具、竹集成材、竹食品、新技术新材料五大产业链。年,赤水竹产业产值达73.22亿元。
赤水市副市长古艳:我们将持续巩固国家级生态市成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努力打造赤水河流域共同富裕先行区。
聚焦高质量发展,在贵州革命老区,大数据技术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焕发出发展新动能。同时,一批以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现代制造业等为代表的产业也正在老区崛起。年,贵州革命老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亿元,是年的3.2倍。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凌志: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进程,奋力谱写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