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虽然不是贫困县,但是由于历史及区位等原因,全市个行政村,其中个行政村有贫困人口,52个村识别为贫困村,主要致贫原因是大部分区域土地破碎、产业化发展不强、贫困人口基数较大、基础设施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
脱贫攻坚进入“十三五”倒计时,都匀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方略,下好“绣花”功夫。都匀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及第一民生工程,将脱贫攻坚列为“工程”内容之一,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多名干部驻村扎寨“啃硬骨头”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都匀市在持续攻打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中,进入攻坚拔寨、啃下硬骨头的最后关键时刻。
从最偏远的平浪镇石龙社区与平塘县交界的谷新、干河、凯阳等布依族寨,到归兰水族乡基场社区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的翁奇、翁降等水族寨;从毛尖镇江洲社区及摆忙社区与贵定县交界的摆桑、摆喜、双新等布依族寨,到墨冲镇沙寨社区与平塘县及独山县交界的拉海村、凤啭村、司里村等布依族寨;从小围寨办事处小围寨村较少人口土族聚居的尧林山窝窝,到沙包堡办事处杨柳街社区与麻江县交界的文德村、摆楠村布依族寨。全市个行政村以及所辖的更多的自然寨,处处都是党员干部与各族同胞携手共进的身影,以及持续奋战、攻坚克难,“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硬骨头”的场景。
扶贫干部在深度贫困村斗篷山村帮助群众采摘绞股蓝
都匀市以乡镇办事处为基础划分八大扶贫战区,由市级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指挥长、各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按照各村实际情况划分个网格,派驻网格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帮扶机制,即市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包保1个贫困村,科级干部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单位包保1个贫困村,一般干部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
年,都匀市多名在职干部与户贫困户“结穷亲”,再从全市各单位选派名干部组成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分别由一名实职科级干部担任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承担村级扶贫工作第一责任,还有省、州级派驻干部,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都匀市积极与广州市黄埔区帮扶单位对接、深化“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扩充脱贫攻坚队伍、充分利用各帮扶单位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市、乡、村、户及社会力量五级联动,合力打好脱贫攻坚“加油战”,全市党员干部和省、州驻村干部真帮实驻,从“过路客”“门外汉”变成“家里人”“主力军”,形成上下齐心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的良好态势。
名贫困人口喜迁新居
年4月30日一大早,记者在剑江河畔滨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里,只见一个矮瘦的中年残疾朋友,穿着印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黄马褂,提着扫把撮箕,弓腰清扫垃圾,把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名叫罗秀祥,原住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河阳社区普林村乜隆村民组,因早年生病导致弯腰驼背成4级残疾,未婚,一直蜗居在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
都匀市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之一——城南安置小区一角
年,都匀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时,小围寨办事处首先将他纳入精准扶贫搬迁对象,等滨江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小区新房建好后,就将罗秀祥安排在小区2栋1单元2号(1楼)居住,家里生活用品全部是政府安排好了,他只需领取钥匙开门入住即可,小区服务中心还安排他为保洁员,每月有元收入,还他让享受小额信贷扶贫政策“特惠贷”,每年元分红;同时,还享受低保、特困供养及医保等惠民政策。
如今,罗秀祥生活在安置小区,每天读书、看报、学习、练习书法、打扫小区卫生,生活无忧无虑。他干净整洁的新房墙上挂着新旧房屋对比照,镜框上写着“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党中央”,还有一张毛主席肖像照。记者问罗秀祥为什么要挂这照片,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没有读多少书,文化水平低,嘴巴笨,不会语言表达,只能这方式来表达我内心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像罗秀祥这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扶贫等形式脱贫致富的,都匀市共有户名贫困人口,他们搬出难以生存的深山区石山区,来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城镇发展。
年以来,都匀市在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硬仗中,扎实推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程,以整合资源为保障,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移民户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为目标,采取整合资金、统筹政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都匀市实施移民搬迁主要以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恶劣区域的农村人口,以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与运行成本过高区域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对象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精准扶贫台账中的贫困村贫困程度严重的自然寨的全体农户;50户以下贫困率50%以上搬迁率达75%以上的整体搬迁自然寨的全体农户;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家庭;家庭困难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地质灾害搬迁点农户。
都匀完成归兰水族乡阳立村、墨冲镇布依城、沙包堡办事处剑江村(金恒星)和班庄、小围寨办事处滨江和城南、匀东镇王司和坝固、绿茵湖办事处邦水村等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计划3年安置移民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实际完成 户 人。其中,年搬迁移民户人;年搬迁移民户人;年搬迁移民户人;年搬迁移民户人。
年,都匀市正在围绕“六个坚持”“五个体系”原则,做好易地扶贫“后半篇文章”,作好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盘活“三块地”资产。加强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重点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力。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针对安置点的人口规模,分别设立社区居委会、居(村)民小组,加强安置点管理。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建体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把每个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根据党员数量、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党总支、党支部,确保党的工作全覆盖。将易地扶贫安置点建成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提拔重用实干人才注入强大战斗力
年下半年以来,都匀市面向全市村(居)干部定向招聘20名乡镇(办事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优先提拔、重用5名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定向从村“两委”及驻村事业人员中招录21名公务员及12名事业单位人员,标志着这部分村(居)干部其身份从以前的普通农(居)民变成了有编制的“公家人”。一系列措施极大激发了都匀市冲锋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为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硬仗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
近年来,都匀市按照“派得出、驻得下、干得好”原则,出台了《关于实施“五步法”匡正选人用人促进人岗相适的意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暨党建帮扶工作队工作制度》《都匀市脱贫攻坚驻村不扎实治理督导工作方案》等相关规定政策,选配优秀干部、改非干部到村(居)任“第一书记”,鼓励优秀企业家、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到村(居)任职,补充乡(镇)干部队伍力量。每3年选拔1名村(居)支部书记、主任或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领导干部;每3年各乡(镇、街道)拿出一个事业岗位定向招录任满3年的村(居)干部或大学生村官;每年交流1名在同一乡(镇)连续任职5年以上的乡科级正职领导干部;每年交流3名在同一乡(镇)连续任职8年以上的乡科级副职领导干部;每年交流5名在同一乡(镇)连续工作12年以上的中层干部;每年交流8名在同一乡(镇)连续工作15年以上的一般干部。真正把人岗相适、能力出众、工作优秀的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让工作踏实、成绩突出的老实人前途有盼头、更加有干劲。
都匀市为所有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每季度按元/月的标准发放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补助,农村知识青年按元/月的标准发放驻村补助。直选派单位按不低于55元/天的标准补足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并落实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工作经费和每年1次体检。
年,都匀市按照“政治素养高、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健康具备履职条件”的标准要求,从全市各单位选派干部组成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户“结穷亲”,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求帮扶单位以一个月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明确1名班子成员轮流到帮扶点驻村轮战,乡镇(办事处)以一个月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明确1名班子成员轮流到驻村帮扶效果较差的村驻村轮战,严格落实请销假、信息公示、去向登记、考勤管理、观察评价等制度。
都匀市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及剩余贫困户全部脱贫任务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住房、医疗、教育和产业发展问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帮扶成效。全市52个贫困村建立合作社58个,实现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党的组织全覆盖,全面向贫困群众宣讲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让贫困群众掌握扶贫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育奋进精神。
年,都匀市村(居)干部报酬每月人均达到3元以上;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生活补助全部发放到位;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体检;按不低于50万元的保额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已提拔重用了一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反映好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其中年提拔重用5名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采取定向招录方式,从村“两委”、驻村事业人员中招录21名公务员、12名事业人员。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典型、农村致富带头人、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岗位标兵等,利用“七一”建党重要节日,评选表彰优秀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荣获省、州、市级脱贫攻坚“ 七一”表彰的先进组织共58个,先进个人人。
年至年,都匀市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东西部协作扶贫等多种方式,集中火力攻克“贫困顽疾”;全市累计出列贫困村52个,减少贫困人口户人,其中,年减少贫困人口户人,出列贫困村13个;全市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
来源:都匀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