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梦想。作为一个农民,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甘平庸、乘风而上,这就是邵长金的梦。邵长金,年出生于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一个小村庄,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在镇中学、村小学担任代课教师。虽然生长在农村,但肚子里装着“墨水”的邵长金骨子里就有着“不安分”的基因,总觉得不能一辈子就这样了。因为有位亲属在庆丰农场,所以,他对北大荒有种特殊感情。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家里翻阅报纸,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关于北大荒十万官兵开发建设的故事,看得邵长金心潮澎湃,也就是从那时起,邵长金的心里有了对北大荒的向往。年,他投奔亲属来到庆丰农场18队(现第五管理区三作业站),刚接近40岁的邵长金,可能是因为比同龄人长得稍苍老一些,在连队不管年轻的还是岁数大的都称呼他为“老邵”。来到连队的头一年,他通过向亲戚朋友借贷了两万元钱,购买了一台二手18马力四轮拖拉机和一台旧的两行播种机,又从亲属手中转包了亩旱田地,分别种植了30亩亚麻、30亩红小豆、20亩玉米、70亩大豆。“万事开头难”,种植的第一年,由于经验不足,施肥量偏大,导致亚麻长势过旺,结籽后全部倒伏、沤烂。红小豆也因内涝而所剩无几,只有玉米和大豆的长势还差强人意,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想到还没有等到收割,十月份两场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的大雪把庄稼全捂在了地里。由于积雪太厚,机车无法下地作业,老邵和妻子日复一日的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人工将庄稼收回,卖掉粮食后,上交连队垫资及承包金后,连贷款都没能还上。困难吓不倒有思想、肯学习的人。年至年老邵通过边学边种,很快掌握了种植技术经验,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种植户。年农场开始了新一轮的承包,时任队长的王虎找到了头脑灵活且能吃苦的老邵,鼓励他购买农机具并扩大承包规模,老邵虽然觉得王队长的观点是对的,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担心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积蓄,如果投进去有风险怎么办?经过深思熟虑,年初老邵找到连队领导,在连队领导的牵线搭桥下购买了当时还算适用的30马力拖拉机并配备了一台两垄小型播种机,同时从个人手中承租、连队机动地竞价获得了亩地的种植权,虽然年初的投入欠下了不少的“饥荒”,但踏实、肯干的性格加之科学的种植方式,让老邵当年种植的亩地,产量在整个18队名列前茅,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也让老邵对种地有了很大的信心,吃下了“定心丸”。他决定扎根北大荒,在这里“大干”一场。年,农场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政策等帮扶。农场组织部部长张春杰和老邵结成了帮扶对子,张部长经过调研和了解,觉得他有想法、懂技术,如果能够大胆尝试,步子迈得更大一些,一定能有所突破。年,老邵流转土地0亩。根据政策引导,张部长和管理区领导帮助老邵联系了低息贷款购买先进的农机设备:一台迪尔拖拉机,并且配套了拓普康导航、进口精量播种机。精量播种机的使用每亩可减少种子用量约0.5斤,亩节省种子成本10元,减少了以往普通机播种需要雇人间苗的环节,节省了人工费,加之精量播种,播种深浅一致,能够达到苗齐苗壮、不易粉子的优势,播种时间由原来的5月10日提前到4月20号左右,抢得了积温,使玉米生长期加长,从而增加产量。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先进的农机设备,当年并没有给老邵带来好的运气。年,由于低温寡照、雨水较多,种植的农作物减产严重,加之由于穆棱河水出槽,老邵承包的一百多亩河边地颗粒无收,综合损失达20余万元。俗话说:“一年亏损三年补”,年、年,经过张部长及管理区党员干部的鼓励与帮扶下,老邵没有气馁,不但偿还上了之前受灾的损失,在年又在其亲属、朋友中,共流转土地0亩,当年实现净利润近五十万元,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报团取暖,拧成一股绳,降成本、提效益、探新路,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面,这样才能真正把地种好、种精。年,随着农垦改革发展和合作社的兴起,老邵又有了新的想法。年在作业站站长訾野的引导和帮助下,老邵带领自己的亲属,成立了鑫森旱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投资万元购进了一台迪尔拖拉机及全部农具,当年老邵流转土地近亩,代耕余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他还是不甘心,觉得自己富了,不行。还得打个“样”个儿,让大家都跟着富起来。老邵觉得以前种植户对秋整地、秋起垄认识不上去,每年秋天管理人员都要挨家动员,即使这样,很多种植户也只勉强的把地翻过来,不起垄。年春涝导致播种延误,许多地块只能在5月20日以后才能勉强播种,老邵带领着合作社成员在年秋天完成了%秋整地、秋起垄,保证了合作社所有种植的土地在高产期内播种,合作社种植玉米产量比其余农户高出斤左右。到了年秋天,许多种植户看到老邵尝到了秋整地的甜头,都开始主动进行秋起垄,带动了种植户科技意识的不断提升,为现代科技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年是合作社迈入发展快车道的一年,这一年合作社投资近60万元购买了迪尔、拖拉机及全套农具,增加了机械力量,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也增加到亩。为农户代耕余亩,并通过多方联系,合作社与齐齐哈尔富尔农艺签订了大豆良种扩繁协议,带动十余名种植户种植大豆两千多亩,当年共为其提供优质大豆良种吨,每吨高出市场商品粮价格元,在合作社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管理区种植户增收近五十万元。年合作社成员已增加到九户,种植面积也增加到亩,为种植户代耕2亩,合作社在周边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与隆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亩地土地托管协议,当年合作社纯收入近万元,合作社每户均收入近15万元。为了增加收入,年,合作社投入近万元购买了R收割机、马克播种机各一台,合作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持续而又稳定的显现出来。在良种统购服务上,之前有个别种植户思想上有顾虑。老邵就与合作社社员商讨应该带头使用,早使用早受益,老邵作为其他种植户使用种子的风向标,他使用啥种子其他人就跟上,尤其是在玉米德美亚3品种的推广上,很多种植户看到老邵那么多地都敢使用农场推广的种子,他们也就跟着选用良种,当年玉米平均亩产达到斤,比种植户自行购买品种产量高出-斤,为农场、分公司开展“双控一服务”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年合作社投资万购买了分公司补贴农机、迪尔S收割机一台,流转土地面积增加到余亩,为隆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履行亩青贮地托管服务,为种植户采用了统种分管模式代耕余亩,尽管在夏管遭遇严重旱灾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科技含量,当年合作社种植及为种植户代耕玉米产量平均斤斤,大豆产量平均斤,合作社累计实现纯利润余万元,带动种植户户收入达20万元。邵长金常说:“这些年的兜兜转转,起起伏伏,现在国家对农民的政策这么好、又有农场有限公司的帮助,我还怕什么呢?我要将合作社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的人富裕起来!”作为合作社带头人的老邵正在为明年的种植结构、品种选定进行着谋划,为了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为了能够带领更多的种植户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讲科学、增技术,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老邵仍在辛勤的付出着……
编辑:于冬伟
初审:许红德
终审:党委工作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