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故事家有致富金叶子建房买

我叫吴光辉,是独山县影山镇桑麻村村民。

二十多年前,刚刚初中毕业的我,因家中贫困,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军,在广东中山的一家电子玩具厂干搬运工,凭着农家人的吃苦耐劳,我做到了厂里的生产部业务经理。

年,怀揣积攒了几年的积蓄,我回到村里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一口气养了20来头母猪,可惜当年市场不景气,很快把辛苦攒下的本钱赔了个精光。

于是,我再下中山,继续进厂打工,积攒资金,三年后,回乡开办了砂场,不到一年又几乎赔了个干净……就这样三度外出打工,三度创业失败,一个人摸爬滚打十多年,欠下了不少债,家里贫困依旧。

吴光辉正在制茶

年,我家被评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也成为我人生的转折,从一个人打拼,到一群人帮我出谋划策谋发展。

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村支两委经常上门走访,给我宣传政策,帮我分析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

村干部说我有创业精神,有干劲,只是缺乏对市场行情的把握,建议我到茶叶产业发展较好的翁台村学习种茶和制茶。

我怀着试一试的想法,到翁台村亲戚家当起了学徒,近一年的时间里学会了茶叶种植、炒茶,也掌握了一些销售渠道。期间,我用家中的土地试种了30亩茶叶,年,开始进入采摘期。

吴光辉在管理茶园

年初,村支两委鼓励我成立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云辉茶叶加工厂,还帮我申请了4.5万元的小微企业发展补助,有技术傍身,又有好政策的扶持,我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底气,茶产业效益日渐凸显,一家人的生活境况慢慢改善。

年,我又在驻村尖刀排的帮助指导下顺利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一下子把家中的茶产业推上了快车道。

“茶叶行业的竞争激烈,只有不断提高品质,提升制茶工艺,才能保住市场”。有些成就的我开始有点飘飘然,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常椿的一席话将我点醒。

吴光辉(左三)沏茶款待朋友

于是,我在添置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的同时,在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茶园种植面积,还带动了不少村民一起抱团发展,把村民的好茶叶推广出去。

如今,通过流转、承包、代管等形式,我的茶园面积发展到多亩;茶叶加工厂里各种制茶设备一应俱全,基本形成了自动化茶叶生产线。每年茶青上市期间,我的茶园每天的用工量达到30人左右,加工厂随时都有七八个人在忙碌。

群众在吴光辉的茶园务工

茶叶成了我们家脱贫致富的“金叶子”,我慢慢还清了债务,还建起了新房子,买了新车。平时,我和妻子管理着茶园和加工厂,八十来岁的父母亲安心颐养天年,娃娃一心一意读书,我们一家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整理

编辑赵雨思

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