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卢洪科,是贵州黔南州独山县下司镇北盛村村民。年,我家因人口众多、收入不高、女儿就读高中,导致生活困难,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包保干部很快就到我家了解情况,并帮我拟定了外出务工的脱贫计划,我们夫妻两人很快就找到了就业途径,增加了家庭收入并有了一些积蓄。
网格员到卢洪科(左一)家中了解情况
虽然在外务工收入高,但离家远,不能照顾老人孩子。于是,我决定带着务工时积累的一点存款,返回家中创业。 年,正值我们村里大力发展青菜种植,我也积极响应,流转了50亩土地发展青菜种植,但就在即将采收时,一场大水把我种的青菜都淹了,由于地势较低淹了三天水才退。这导致我的青菜只收获了三亩,幸得政府帮助,我的损失不大。 年,我将流转的50亩土地用于发展辣椒种植,怎料又是一场大水,让我亏损大半。 接连的损失让我想要创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正当我心灰意冷之际,帮扶干部与村干部多次到我家,了解受灾情况,指导我申请补助,并帮我分析形势,理清思路。 在各方支持下,我东拼西凑了近20万元用于建设猪圈,发展养猪项目。在镇里安排的畜牧专家的指导下,我的养猪场慢慢有了起色,规模也发展到了30多头,家庭收入不断增加。这一年,我还被评选为北盛村护林员,每年有1万元的工资收入。
卢洪科在喂肉兔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我家终于达到了脱贫标准,我非常高兴。 虽然屡受打击,但是有国家的好政策,政府的大力帮助支持,我没有磨灭脱贫致富的信心,今年,我在原有养猪场内发展起肉兔和肉鸡养殖。 为帮我拓展销路,扶贫干部和村里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肉兔销售公司与我签定销售协议,让我的肉兔有了稳定的销售途径。同时,还帮我把成品鸡售卖到独山城区、下司镇等地。 目前,我的养殖场内还饲养着大约只肉兔、只鸡,上市销售后,预计能带来约7万元的收入。 一路走来虽然曲折,但党的好政策和干部们的倾力帮扶让我倍感温暖,坚定了要发展、要致富的信心。接下来,我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拓宽我们一家的致富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整理
编辑杨羽
编审杨仪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