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下司镇飞地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308激光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4/9184903.html

近年来,下司镇以强村、固基、富民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点,因地制宜,研究谋划,创新“飞地模式”,瞄准产业目标,盘活资产资源,充分发挥党组织及村集体经济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造血功能,不断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集聚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实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显著提升。年,新同村、华南村等5个村集体收入总额达余万元。

“飞地模式”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壮大村集体经济。年,镇党委决定申请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万元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铁山村与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生猪养殖场,该公司是农业龙头企业、十佳扶贫企业、千企带万户示范企业、明星企业、观摩企业、省养猪协会及广帮援黔企业家副会长单位、省农业龙头企业理事单位,企业实力雄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

按照“企业+合作社”模式,由村级合作社与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合作,日泉公司提供项目建设技术服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产权归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所有,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租赁给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经营,产生收益前三年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分红给贫困户,帮助脱贫致富。该项目拟新建标准化养猪厂房.49平方米,可存栏头育肥猪。但是项目在选址时出现问题,铁山村的喀斯特地貌,导致没有合适、合规的土地用于项目建设,项目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为了破解要素制约,下司镇提出利用“飞地模式”建设,即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在“飞地模式”下项目建设地在北盛村,项目名称仍用原来,项目收益前两年(年-年)归新同村贫困户和之后归两村集体共同所有。为了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下司提出“三抓三强”。

抓好“三个环节”,实现合作共赢。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围绕建成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工作目标,在全镇范围内选点建设6个现代化标准生猪养殖场,明确“公司+合作社”发展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产业,同时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的稳定增收。二是抓好组织领导。制定“一村一场”实施方案,成立镇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项目建设前、中、后期跟踪协调和技术服务,指导制定联合体章程规范联合体内职责责任,搭建“社企联动、合作共赢”合作构架。三是抓好宣传引导。用好村“两委”班子成员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优势,村“两委”干部、村民组组长、党员等带头宣传讲解,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经济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对参与“一村一场”项目建设进一步组织动员。

注重“三个强化”,分步有序推进。一是强化镇级统筹。镇党委统筹协调好北盛村和新同村配合做好土地流转、项目贷款、猪场选址等工作,实现产前环节生产要素的调整整合和产中环节沟通服务的有效供给。二是强化业务指导。在摸清村级需求的基础上,邀请15家“村社合一”政策支持县级部门到镇村实时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对项目申请、选址到方案制定和审批均提交会商,确保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合作社的项目参与度得到提升。三是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实施“五推五强”党建扶贫模式,细化“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抓好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

年11月下司镇铁山村年养殖场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总覆盖新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户人,具体根据贫困户属性(特困供养户、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以及家庭情况实行差异化分红,所覆盖的贫困户享受资产收益保底分红,分红金额不低于入股本金8%,并逐年按0.3%逐年递增,分红年限为两年。年分红资金达40万元,户均分红.32元,年预计分红达41.5万元,年之后的项目收益归新同村集体和北盛村集体所有,预计每村集体经济可得约30万元。

通讯员:宋俊璇 

编辑莫宇

编审张发扬梁晓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