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36.html
全省供销社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在农村现代流通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中坚作用,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发挥枢纽作用,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全系统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
供销社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布局雏形初成。按照“1+20+N”总体发展思路,在贵阳、遵义、毕节、安顺、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和铜仁分别布局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运营中心总部和8个区域性农产品流通中心,完成了“1+8”的战略布局,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的“四梁八柱”主体格局已见雏形。去年,通过对接贵州绿色产业基金、各大金融机构项目贷款和工程性融资等方式,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争取到项目资金1.93亿元,同步实施项目9个,总投资27.7亿元,取得建设用地.4亩。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供给能力逐步拓展。在农资供应服务上,以全系统家农资经营企业为支撑,着重加强县、乡、村三级农资供给服务网络体系的构建工作。去年,全系统供应化肥.2万吨。在整合开展城乡配送服务上,针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不同需要,各级供销社组合出击开展城乡综合配送。在城市,围绕城乡居民新鲜、优质、便捷的服务需求,积极开展生鲜销售配送、线上线下购销、快递物流等集散配送服务,涌现出贵阳供销马车队、百合联集采集配、六盘水供销天鲜配等新兴实体。在农村,围绕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目标,通过在县级建立物流集散中心,在村级建立基层物流支撑点的方式,搭建县、乡、村三级仓储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培育出贵阳贵电商城乡高效配送、黔西南州智慧城乡农产品配送、独山城乡配送云仓和务川供销乡村物流配送等多个基层物流配送品牌。在实施农产品预冷服务上,通过在中心地区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区域中心和在相对集中的种植区域选点布置移动式冷库设备等方式,帮助提升原产地季节性农产品收储预冷服务水平。纳雍玛瑙红樱桃、修文猕猴桃等一系列贵州季节性农产品应季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城乡冷链物流短板正在逐步补齐。全省各级供销社农产品产销对接“七进”工作稳步推进。各地供销社在开展“校农结合”工作中克服疫情影响,通过采取线上销售、团餐配送、对接省外城市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农产品“七进”工作。目前已有黔西南州、六盘水市、独山县、平坝区等20多个市、县(区)、40多家企业开展农产品“七进”工作,共对接学校所(服务70余万人)、超市91个、社区40个。去年累计供应农产品4万吨(其中:供应学校1.4万吨,供应超市吨,供应社区吨)。去年疫情期间,全省供销系统充分发挥联系城乡的双向流通作用,依托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等终端,多渠道组织商品投放市场,有效保障粮油、果蔬、肉禽蛋奶等生活物资供应。在疫情防控最严峻、春耕生产最急迫时期,各级供销社农资经营企业全部开门营业,全力组织物资,确保农资库存充足、质量可靠、价格稳定、服务到位,为推进农业复工、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全省系统积极响应号召,累计向湖北省鄂州市支援物资.2吨,捐赠现金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余昌旭
实习生朱堃芳
编辑杨静
编审李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