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影山镇产业兴村庄美百姓乐天眼新闻

独山县影山镇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工作全局,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产业日渐兴盛,群众安居乐业,全镇在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有力度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脱贫攻坚工作中,影山镇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由镇党委统一谋划,充分发挥驻村尖刀排、基层党组织对村里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党员率先示范,在建强基层组织上下狠功夫,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影山镇选优配强基层组织,结合干部管理相关要求与工作实际制定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真正做到把乡情、村情结合到决策部署中,确保不脱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定期举办村级干部知识、业务等学习培训,以过硬的素质树立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言传身教带领群众共同走向富裕,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党建引领下,影山镇把改善民生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建工作专班,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

影山镇完成危房改造户,老旧房整治户,累计搬迁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完成通组路47公里,建成文化活动广场5个,平方米,安全饮水工程9个,实现全镇农户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全覆盖。

一项项惠民措施的落实,影山镇基本实现“村村、寨寨、户户通水泥路”目标,安全饮水全面实现通水全覆盖,4G网络、电信宽带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得到补齐,群众彻底告别了“吃水靠天、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贫苦日子。

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也让群众挺直了腰杆。

每年春茶上市时,茶商们操着各地口音涌近翁台村,对此,茶农刘富海已经见怪不怪。“过去交通不好,我们都是将茶叶拉出去卖,现如今,都是家门口交易。”刘富海说,路修好了,大家都放开了胆子种茶,仅他所在的翁台村卡边组,17户人家中就有9户办起了茶叶加工厂。

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有活力

初冬的的影山镇,处处都是秋冬无闲田的好光景。

紫林山村,云雾环绕中,宽敞平整的柏油路蜿蜒远去,路的两边,随处可见成片的水苔茁壮生长;翁台村茶山上,茶农们忙着给茶树修枝,浓浓的茶叶香飘满山间;友芝村的田地里,刚种下的油菜苗绿油油的一片,给大地披上了绿装。

桑麻村贫困户吴光辉,三度创业失败,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发展茶叶种植,建了新房,买上了新车,自己脱贫致富不说,每年采茶时节,每天还带动了30余人采茶增收;黄桥村村民韦永升,在帮扶干部帮助下,种植平菇增收致富,仅半年收益就有6万多元,被村里评为致富带头人,韦永升笑着说:“扶贫干部带我种上了致富菇。”

田地里的繁忙,群众脱贫致富的改变,都得益于影山镇大力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按照省委产业革命“八要素”,影山镇紧扣“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致富门路”的目标,充分发挥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因地制宜走生态扶贫产业之路,做足做强生态品牌。

年以来,影山镇申报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31个,资金.25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20个,资金.84万元,采取多种模式,统筹各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海花草、刺梨、精品水果、蛋鸡养殖五大主导产业,全镇户贫困户每年在产业上均有“产业项目分红+产业直接收益”的双重增收,所有贫困户基本实现了两个以上产业的全覆盖。

目前,影山镇建成农业专业村4个,种植茶叶亩,精品水果亩,刺梨亩,海花草亩,蛋鸡养殖15万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已然成形。

同时抓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实,共动员户贫困户参与扶贫小额贷款入股企业户万元。贫困户通过贷款入股企业参与分红,按照入股资金的6%、7%、8%逐年递增进行分红。

截至年5月31日,已实现分红.9万元,既带动经济发展,又促进贫困户经济增收。

影山镇还积极对接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就业培训,引导帮助困难劳动力就业。

年技能培训开班8期,完成培训人;截止5月31日,落实好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户就业人,全镇贫困劳动力户人,全部实现一户一就业。

用活资源,乡村治理有实效

硬化路干净平整,农家院墙上,宣传画鲜艳夺目,村规民约细致规范着众人的言行……走进影山镇各个村寨,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

“我们村时常有外人来看千年红豆杉,过去村里环境不好,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在村里的带领下,我们在路两边栽上了绿树,在大家的努力下,寨子一天比一天美,有外人来,我们都喜欢招呼上几句哩。”谈起现在的好环境,紫林山村红豆杉组韦光成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产业兴,更要村庄美。影山镇在持续推动产业富民的同时,影山镇以镇村一体、整管并重、群众参与、多方协作为基本原则,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镇村主体、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构建“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机构、有经费、有考核”镇村长效管护机制,积极用好用活各级帮扶资源,在全镇掀起乡村环境整治的高潮。一个个村寨,在干群齐心的忙碌里旧貌换新颜。

紫林山村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国家林草局帮助,先后筹措资金80万元,在不破坏原有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实施“紫林山村大坡头景观改造项目”,对稀疏、残次林地以及路边裸地,采取见缝插针、客土造林等方式补植补造杜鹃,同时以紫林山村村委会办公场所为中心,在空旷裸地、道路周边、工程迹地等区域,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采取乔、灌、草、藤相结合,增绿复绿,提升景观效果,建设示范村庄。

每年五月,紫林山蜿蜒盘旋的柏油路开满杜鹃花,都会吸引来大量游客,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好去处。“到这里赏花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蜂蜜、土鸡蛋等土特产也就打开了销路,给村民们带来不少实惠。”韦世贵说,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让村民们住着舒服,也让大家吃上了“旅游饭”。

“原来这一带是烂田和垃圾堆,现在建成了广场,把我们的寨史和祖训写到了墙上,每到晚上,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把各条路照得亮堂堂,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谈起寨子的变化,友芝村把猛组村民孟庆伟有些激动。

五年来,这样的变化在影山各个村寨争相上演,翁奇村、紫林山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桑麻村、友芝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成为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年砥砺前行,影山镇在党建引领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与贫困人口日渐减少相对应的,是一项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实落细,群众吃饱穿暖奔向小康;是一条条产业路纵横交错,春有茗茶夏有果,越来越多富民产业落地生根;是一个个山乡村寨旧貌换新颜,人在从中笑的美丽新农村新图景。

步入十四五,影山镇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提质为依托,推强“产业兴旺”;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实现“生态宜居”;以文化建设为统领,推进“乡风文明”;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实现“生活富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梁晓琳

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