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大爆发,对原本已深陷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世界而言,是雪上加霜,西欧、美国、印度等已经陷入极度紊乱中,整个世界的紊乱度在加速膨胀,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日益紧张、甚至白热化了,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安全压力陡然加大。
一、紧急叫停银行存量贷款利率转换,大规模降息(或免息)和减免增值税
在人心浮动、经济遭遇重创、众多中小企业破产或濒临破产的危急情况下,急需要安定人心、稳定经济、保住就业,这应该成为我们危机处理的第一原则。而央行去年推出的存量贷款利率转换,明显是违背这一原则的,不仅如此,而且还人为地增加了社会的不安情绪、甚至埋下对政府的不满隐患。不管未来央行是降低利率还是提高利率,总会有人因此而对政府心生怨恨。尤其是在欧美普遍降低利率,甚至实行零利率,以尽可能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尽可能保就业的背景下,我们不仅必须要紧急叫停存量贷款利率转换,而且要对中小企业,尤其因为地方政府对其拖欠应付款导致资金面临断链的中小企业,实行大规模降息(或免息)和减免增值税。对那些原本就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而言,减免所得税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二、恢复供销合作社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和农产品供销中的主渠道作用,合并粮食管理部门与供销合作社,加大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确保我国大宗农产品供销通畅和价格稳定
不管是在农村精准扶贫中,还是在乡村振兴中,确保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能够顺利地销售,都是关键性的环节。而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农产品能够及时、充足、价格稳定地供应,依靠私人供销主体是不可靠的(去年猪肉价格的暴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保障城市粮食、肉油、蔬菜和水果的稳价、足量供应,是维持城市乃至社会稳定的最后防线。
现在,我国的供销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的网络体系大多仍在,稍加补充完善就可以正常运转。同时,原本下岗的供销人员可回归供销社事业单位系统,将原粮食管理部门和供销合作社的有关功能重新组合分配,强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收储管理服务和供销职能。
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拿出一部分福利和津贴预算,采购供销合作社的大宗农产品,用于单位食堂和当做津贴福利发放(但需严防过度发放),按照成本价结算。政府低保费的发放,也可以用采购供销合作社的粮油(按成本价结算),按照基本消费定额来部分代替;及时将因为较长时间失业而新出现的贫困户纳入低保范畴。剩余部分大宗农产品进入市场随行就市,亏损部分由财政补贴,盈利转为风险保障基金和冲销亏损,由财政支付中心代管(但必须严加管理,谨防地方政府挪用)。供销社的农产品收购资金,由农发行按照政策性贷款安排。
三、实施藏粮于民、藏粮于农的粮食储备战略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是农民、农村现在不存粮或者是存粮很少,这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同时,过度集中储量,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一是要将粮食生产放在地方政府工作的首位,尤其是产粮大县、大省(中央已有相关举措)。
二是坚决取缔和杜绝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片面强调增收、遏制粮食生产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尤其是对那些违规将基本农田改作林业等他用的,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彻查,并尽可能整治复垦(但对已经成型的农民自愿种植的果蔬药材养殖等可食类产业,不能强制性取消)。
三是根据人口集中度和粮食产量集中度,按照收储管理成本和供销成本最小化原则,合理选址建设乡村粮站,由供销合作社和各村委共同管理,作为各村的粮食收储、供销点。
四是鼓励农民存粮,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仓储补贴,同时,由合并后的粮食管理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定期进行仓储管理技术指导。
四、分类别、按比例逐步偿付政府拖欠账款
按照安定人心、稳定经济、保住就业的危机处理原则,必须高度正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现在诸多县域经济(尤其是中西部较落后地区)已经陷入了严重衰退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拖欠当地企业的账款。诸多县域中小企业,因为政府拖欠账款,银行贷款本息无法偿还,人工工资和上游原料成本无法支付,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或濒临破产倒闭,最终引发联动性的县域经济衰退。如果不及时终止这一衰退的联动链条,中西部落后地区终将重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萧条景象。事实上,现在诸如贵州的很多县份,财政早已陷入了困境,政府靠骗钱维持的情况比比皆是。
此问题的严重性,绝不是某些个企业破产倒闭那么简单,它关系到到政府的信用、关系到我党执政的权威、关系到地方政治的稳定、乃至国家的稳定。如果一大批的中小企业因为政府拖欠账款而倒闭、家人生活陷入困境,这无异于造就了一股强大的反政府势力(他们不是分散的、还有退路的农民工),这正是国外反动势力所希望的,难免不被国外反动势力所利用。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更是要高度重视化解这一隐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地方政府债务,事实已是一个天文数字。比如说,西部某县级市,上报的政府负债是70亿,实际上据内部不完全统计,是亿,也就是说,省级政府掌握的债务数据至少低估了50%以上(保守估计),居然有县级政府通过城投公司诱骗私人企业为其贷款融资的。还比如说,据公开报道,贵州独山县就欠债多亿,可其一年的财政收入才约10亿。
现在的做法,大多是卖国有资产来抵账,但事实上优质的国有资产在规模庞大的、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面前,根本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大多还是建设用地,而这在房地产泡沫严重,经济事实上已经步入衰退的背景下,其表面的价值根本就是虚假的,以这种资产来偿付欠款也无助于经济的正常运转。还有,就是国家政策性银行接收政府部分大额商业性贷款和借款,这很大程度上无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是把债务风险进行了转嫁。但是,如果一次性地或短期内大幅投放货币,以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这又有货币信用危机的风险。所以,只能采取分类别、按比例逐步偿付政府欠款的办法。
一是实体经济企业优先偿付原则。实体经济涉及整个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稳定物资的供应。
二是中小企业优先偿付原则。中小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体之一,但抗风险能力又较差,所以,对其债务的偿付,要优先。
三是额度小的欠账优先偿付原则。额度小的欠账,往往涉及的面宽,同时偿付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所以要优先偿付,以减少影响面。
四是保运行原则。偿付欠款的目的是要保企业运行、进而保物资供应和保就业,所以,如果债务支付的额度不足以让企业正常运行是不行的。另外,有些大型企业或者是运转正常的企业,政府虽然拖欠其款项额度也小、也是实体经济,但其仍能正常运行,偿付其欠款可以适当延后。
五是偿付的实际发生原则。由于政府拖欠账款导致中小企业产生的成本和经济损失(比如,由于政府拖欠账款导致中小企业不能按时还贷而形成的利息等),应按照实际发生额予以补偿。
六是严格限制地方政府盲目投资项目,严禁违规负债投资,严控消费性投资,严控地方政府各种额外奖金、津贴的发放。而这又要求必须取消地方政府的GDP增长等一系列简单机械的数量化指标考核制度。
七是中央政府尽快制定出一个地方政府债务处理规划(如5年左右还完,这个期限内应不至于引发货币危机;按照“前多后少”的节奏处理;时期过长又会失去了稳定经济的作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分类别、按比例逐渐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我国现在具有泡沫的是金融系统创造的M2,而不是M0,故央行把握好节奏逐步增加M0投放是没有货币信用危机风险的),同时提前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尽可能避免地方政府官员违规分配和挪用资金,以尽早安定人心。
五、补短板,保就业
一是要适当扩大城市医疗和中小学设施,加大中医人员和中小学老师培训、扩大医疗和中小学老师队伍。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出,我国城市医疗设施是严重不足的,医疗人员、尤其是中医人员是严重不足的。另外,由于多年来的大规模城市化,诸多城市中小学教育严重不足。有的县城,居然只有一所初中。很多城市中小学都存在人满为患的情况,一个班六七十人,比比皆是。
二是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又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短板。结合前述恢复供销合作社在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充实扩大我国农村供销合作社队伍,结合下文重启百万大学生下乡工程,提供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
六、重启百万大学生下乡工程
结合我国乡村建设,充实乡村扶贫、农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工作队。把分散的扶贫、支农、支教、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工作统筹考虑,一起部署,一起管理,把单个分散下乡,变成群体性充实,使人才呆得住、留得下。这项工程,不仅是打破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人才短缺瓶颈的关键,还是锤炼党和国家后备干部的重要渠道。其待遇和管理,可参考大学生支农的已有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