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痤疮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60235.html
本文仅供参考:
近日,国家发改委提出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然而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福利体系需要30-40年。
我们不要恶意理解发改委观点,笔者从中国的发展模式出发解读发改委发声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利用廉价劳动力参与市场经济。发改委发声是希望防止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防止制造业产业转移,防止陷入日本式的经济停滞。
一、中国人的工资被人为地压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实际慢于人均GDP增长速度。年全国平均最低工资标准占GDP比重为4.2%,年该比重下降到2.6%。笔者《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是否过低?》分析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去阅读了解。
2、劳动者没有效薪资谈判手段。知乎上很多人力资源的朋友都告诉了我们,老板不会主动给员工加薪,最有效的加薪手段是跳槽。
3、违反《劳动法》的行为缺乏惩罚性措施。很多的企业都有善意欠薪、免费裁员、无偿加班等违法行为。虽然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解决问题,但是耗时长且相关企业不受到惩罚性赔偿。有关部门也没有严厉查处那些员工猝死的公司。
4、高房价促进加班,减少就业。高房价促使想奋斗想买房想结婚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不得不加班加点。舆论也一直将买房与幸福、婚姻、生育捆绑在一起督促人们奋斗工作。很多时候,人们因为房贷压力害怕失业而不得不接受无偿加班,工作岗位减少。过低的最低工资标准保证了制造业、服务业低廉的加班工资。
除了人为压低的工资之外,中国还有大量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又进一步压低了工资水平。35岁现象就是因为韭菜太多了,企业家们只想吃最嫩的那一茬韭菜。
二、压低工资的目的:加速资本积累,建设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
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依靠残忍的三角贸易和殖民侵略。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已经没有地方积累资本实现工业化,我们只能靠自己实现国家富强。
改革开放前,我们主要通过剪刀差农业补贴工业,加速资本积累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后,我们主要通过人为压低工资福利,加速资本积累发展经济。如果压低的工资可以帮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得更快,那么压低工资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例如:华为就是利用廉价工程师打垮欧美竞争对手,卖高价通信设备,吃外国人的红利发高薪。尽管华为加班很多,但是华为还是给中国的产业升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奇迹来看,这种压工资促增长模式完全成功了。但是这个模式有三个缺陷一直存在,并且变得越来越不好用。
三、压低工资促发展模式的三个缺陷
1如果工资被压得过低,社会劳动参与率会降低,社会难以稳定。
高房价下大部分年轻人无力独自购房,需要家庭财富甚至是“六个钱包”的支持。部分年轻人选择躺平,部分年轻人选择留学移民跑路,部分年轻人考编回老家。社会生育率下滑,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稳定性下降。
2企业家积累的资本需要被用于扩大生产、科技创新。
扩大生产、科技创新会让中国的就业更多,人民收入更多。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将积累的财富用于美国买房、中国炒房、奢侈品消费,那么劳动者的牺牲就变得毫无意义。企业家需要明白你们积累的资本中很大一部分是被压低的工资带来的,你们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优秀。
3基建等政府投资的促增长效果。
高房价、间接税给政府带来了海量的收入。政府需要高效率地使用这些资金,减少寻租腐败的空间。完善的基础设施带来产业集聚,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经济增长潜力提高。比如,马斯克就看重了长三角的完善基建、产业链和市场才选择在上海建厂,而独山县的亿则是我们心中的痛。
四、结语
过去的中国经济增长很快,分一小部分增量财富就可以让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现在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已经没有增量财富分给中下层人民。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倒退、出现了消费降级现象。
改革进入深水区,上层的既得利益者需要分出一部分的既得利益了,光指望劳动力价格不上涨无疑是痴人做梦。目前我们的政府无论是减税降费还是反贪污反腐败做得都非常优秀。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在啃下硬骨头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这是一个大难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