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麻尾镇坝区橙苗迎风长,群众增收路子宽

冬日里的独山县麻尾镇新董村董摆组,寨子前后到处生机勃勃,宽阔的坝子上,一棵棵蜂蜜橙树苗在风中摇曳身姿,茁壮成长,给大地披上了绿装。不时可见几个村民躬身在苗间悉心管护,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坝区产业发展的乐章。这是今年麻尾镇种下的亩蜂蜜橙长势良好的喜人景象。

“我们这一带土地贫瘠,水源短缺,种粮食广种薄收,加上近几年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寨上撂荒的田土越来越多。现在种上蜂蜜橙,绿油油的一片,感觉田地又活了,作为庄稼人,我打心眼里高兴。”贫困户杨永文说,今年3月,村里发展蜂蜜橙种植,他是第一个将田地都流转出去的,还主动当起了宣传员,动员大家一起参与蜂蜜橙种植,用他的话说,这叫“贫困户带动贫困户”。

“我总共流转了14亩田地,今年的土地流转费有元,从3月份到现在,我一直在基地务工,平均每个月有元左右的收入,这两项加起来,今年的收入已经有多元,原来种粮食,投工投劳地辛苦一整年都攒不下几个钱来。”算起账,杨永文乐不可支,他说,蜂蜜橙下种那伙儿活最多,工资最高的一个月,他拿到多元的工资。

“今年,我们按照全镇“镇级谋划、村级宣传、龙头带动、合作社服务”的产业发展工作思路,全村发展蜂蜜橙种植亩,涉及农户户,其中贫困户户。在用工高峰期,基地里每天有八九十人同时作业,有时本村的人不够,还要从其他村去招人,从三月份到现在,仅务工工资就发了56万元,有效带动了群众务工增收。”新董村村支书王廷刚告诉记者,项目实施以来,像杨永文这样流转土地,到基地当起“上班族”的村民共人。除了务工收益,待蜂蜜橙挂果后,群众还可以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分红,进一步享受产业发展红利。

今年以来,独山县麻尾镇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根本,采取“镇级谋划+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选准蜂蜜橙这一优势品种,全力推进全镇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引进外部资源,麻尾镇成功引进伟达农业科技公司、泉林公司、贵州丰蜜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天隆植保四家公司,在三棒、黄后、坝望、董岭、新董等村发展种植蜂蜜橙余亩,种植区域涉及全镇18个亩以上坝区中的6个,带动当地户余人就业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1余人。

今年,麻尾镇累计完成蜂蜜橙、蒲瓜梨、珍珠李等水果种植20亩;同时板蓝根、罗汉果等中药材种植在各坝区同步推进,形成了该镇以精品水果和中药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产业发展,根本落脚点是增加群众收入,麻尾镇按照规划合理、管理科学、运转高效原则,推进10个村(居)合作社组建工作,建立健全产销对接机制和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了产业到村%覆盖,合作社到户%全覆盖,利益联结到贫困户%全覆盖。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莫宇肖布奎

编辑梁晓琳

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