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办学经验总结下来,理念、勤快是第一,精神的力量才可以创造奇迹,不是物质可以解决的。”
今年78岁的蒲邦顺在26年前一手创办了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年,蒲邦顺借了元在贵阳市白云区的农家小院创办了初中补习班,他告诉农民说:“你们养好猪,我们教好书,用你们养猪的劳动与我们教书的劳动交换,改变你们孩子的命运。只要送孩子来读书,可以延迟缴纳学费,也可用粮食、蔬菜等学校可用之物按市价抵缴学费。”
“我是农村的孩子,我知道农民的孩子读书的困难,读书的重要,我们取名叫做兴农中学,主要是想给农民的孩子办个学校。”
一年后,43名学生参加中考,41人考上中专。慕名而来的求学者络绎不绝。年后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孩子不再满足于读中专,而是渴望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蒲邦顺又产生了办高中的想法。他给全省每个贫困县的教育局写信,愿意资助农村品学兼优的孩子完成高中学业。
据了解,在兴农中学招收的生源中,中等生占大多数。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曾被原来的学校开除过。蒲邦顺坦言,如果从学习成绩上看,这些孩子的确算不上“好学生”,甚至有些孩子更调皮。可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需要有教无类。“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花开有早有晚,种子发芽有先有后。我们不去埋怨花为什么晚开,种子为什么早发,我们就不应该埋怨孩子为什么早懂事晚懂事,他们有他们的成长规律。第二个,我们对老师提出来的‘家长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只有一次青春’,所以要有责任感。第三个,我们给老师说‘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怎么样的老师,你就做这样的老师’。”
年,兴农中学首批毕业学生中,不仅有考上北大的学生,更有22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66名学生考上二本院校。兴农中学从过去的中考补习名校一跃成为优质民办高中。
年,黔南州少数民族贫困县独山县邀请兴农中学到独山进行教育扶贫式办学。当时已是72岁高龄的蒲邦顺毅然前往,使兴农中学举全校之力结对帮扶独山县,无偿输出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领办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民办学校——独山县兴农中学。蒲邦顺说:“所有的副校长、中层干部和老师都是从独山选,我给他们说,我相信独山的老师能把独山的教育搞好。但是,我们教学上是两个学校互相配合,共同改卷、共同讨论、共同备课。”
短短六年的时间,独山县高中教育水平从倒数跃居全州前列。独山高中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使过去在外就读的学生大量回流,就近享受了价廉质优的教育资源。“我们六年在独山考了12个清华北大,考了个、,我们的升学率平均达到94%,最高96%。我们过去黔南州的倒数,现在成为黔南州差不多前面的学校。”
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输出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并取得显著成效,独山县兴农中学的办学新思路、新探索,也走出全省民办教育扶贫的特色新路。
从补习班到民办高中,从办学兴农到结对帮扶,从而实现教育扶贫。54年教育生涯,蒲邦顺将一颗初心打磨得越发锃亮。
记者:杨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