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六个坚持打好脱

麻尾镇位于贵州省独山县最南端,与广西相邻,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总人口6万余人。

面对脱贫攻坚这一重要任务,作为全县人口基数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镇,麻尾镇上下深知,这是一场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的战役,更是一场捍卫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伟大战役。为了这一战,麻尾镇精锐尽出,把最优秀的干部下沉到一线,汇成了攻坚克难、凝心聚力的磅礴力量。几年来,麻尾镇村两级干部职工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全面攻克了“出行难、饮水难、产业难”三大阻挡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大山”,3个贫困老乡镇全部摘帽,11个贫困老村全部出列,全镇户名贫困人口全面实现高质量脱贫,向全镇6万人民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管好、用好、带好“三类”人群,攻坚合力不断凝聚。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管好村支“两委”这支队伍,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选派全镇三分之二的精锐干部共人,与名州派、县派干部全脱产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科学划分网格个,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脱贫攻坚底数更清、数据更准。三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开展“志智双扶·十比十评”等文明评比活动,带好“党小组和组管委”这支队伍,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建设为先”。针对麻尾群众“出行难、饮水难”问题,全面实施农村路网建设和农村安全饮水“两大民生工程”,完成了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多公里,产业路30多公里,安全饮水工程60余个,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4G通讯实现全覆盖,全镇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提升,群众出行难、饮水难、通讯难等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同时,通过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全镇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先后完成危房改造户,投入资金余万元,户人实现稳定搬迁。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产业为基”。通过积极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精品水果之乡”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定位初步成型,“两产六场”产业布局初具规模,坝区调整应调尽调,产业实现%覆盖到村、合作社%覆盖到户、利益联结%覆盖到贫困户。截止目前,全镇亩坝区17个,精品水果种植余亩,中药材种植00余亩,其他高效作物0余亩,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80%以上。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就业为保”。将就业作为促民增收、巩固脱贫的重要保障,一是通过开展就业培训,提高群众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群众稳定就业,截止目前,麻尾镇累计开展就业培训场,培训人员累计人次,其中贫困户人次。二是强化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政策,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年以来,麻尾镇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达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人。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为重”。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精准落实社会保障、教育救助、医疗资助政策,全面夯实防贫基础。几年来,共发放社会保障兜底资金.68万元,累计覆盖25.8万人次;兑现各项教育资助.85万元,惠及学生人次;兑现救助资金.78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次;医疗资助实现“基本医保、大病救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人次,兑现救助资金.94万元。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造血为要”。通过开展“志智双扶·十比十评”文明评比、人居环境整治观摩会等活动,实现群众“从被动到主动、从个别到广泛”两个转变,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激发,村民自治形成常态化。几年来,共召开院坝会余场次,文艺演出余场次,评选出56个文明示范村民组、余户示范户,通过以示范带动、家风促动转变群众观念,真正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觉摈弃陋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麻尾镇将继续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持续推进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奋力谱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谐美丽的麻尾新篇章。

“志智双扶·十比十评”文明示范户评比

人居环境整治观摩会

产业路硬化

麻尾镇蜂蜜橙种植基地

麻尾黄后万亩精果林

麻尾镇罗汉果收购加工

麻尾镇黄后香瓜种植基地

麻尾兵团“守初心·担使命”誓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誓师大会

麻尾镇年脱贫攻坚培训会

独山县麻尾镇

编辑梁晓琳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