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dashoubi.org.cn/news/zxzx/2021-10-31/181029.html
来源:叶檀财经
没有哪个毕业生是用钱挖不来的,如果有,那就再多给点儿!
2月17日第一财经消息,在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直播了一条非常震撼的消息:
大学生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失败,10万以下由政府代偿,10万以上的部分,政府代偿80%!
我靠这话说得底气十足啊,知道浙江有钱,但没想到会大方到这个程度......
消息一出,不仅围观的心动了,连股票市场的心也动了。
据证券时报2月18日消息,在创业贷和亚运会的双利作用下,2月17日浙江板块指数大幅跑赢大盘及其他省份指数,板块内涨幅超过5%的股票超30只。
就在同一次发布会上,浙江还发布了另一个惊人的消息:
除了杭州市区要本科以上,全省其他地方全面放开,专科以上就能落户,而且高校毕业生来了之后,就有2万到40万的生活补贴或者购房补贴等着拿。
钞能力!这是百分百的钞能力!
双管齐下,抢人才的动作已经太露骨,但疑问也随之浮现。
1
创业就白给42万?你想得倒美!
鼓励创业的大礼包,浙江也不是第一次提供了,19年时杭州就试点过“创业保险”。
19年11月新京报消息,在杭州余杭区,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和太平洋浙江分公司推出了“创业保险”,最高保额可以达到万,主要面向科创型的中小微企业。
这可是不小的保障。
如果说杭州这一波操作还是保险,那两年后浙江在支持创业上就直接“撒钱”了——财政部门建立“创业担保基金”托底。
我想这些“大动作”和“浙商基因”是分不开的,你看上海、江苏也很有钱,但都没这么做,这就足以看出各地“天赋”上的差异。
根据文章开头,大学生到浙江创业,可申请到10-50万的贷款,但这还不是重点。
重点是,成了就算了,如果不小心玩砸了,10万以下政府直接兜底,而10万以上的部分,还是政府兜底,而且兜底80%!
简单算一下,一个学生满打满算贷了50万上限,然后惨烈扑街亏到只剩底裤,那分一下,10万直接免了,剩下40万打个2折,就只欠8万。
也就是说,嚯嚯完50万还不上后,当地政府帮还42万,自己只要负担8万。
我的妈呀还有这种好事?
消息一出很多人心动,朋友圈里开起玩笑,要招收大学生去浙江贷款了。
但其实问题也并不是那么简单。
实际情况是:一并不是白给;二也不是完全崭新的举措。
早在年,浙江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
第二年年,浙江又发布了《浙江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
这两个文件都直接提出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方案,内容可以说是与发布会几乎一模一样,因此准确说这个操作7年前就已经有了。
根据文件,如果想最终有政府帮忙代偿,那得先申请到“一类贷款”,而其前提必须是初创公司,且公司里要有10~20%比例的“重点人群”。
什么是重点人群?就是指——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城镇复退军人、持证残疾人。
然后大家最最关心的点来了:
政府代偿后,创业失败的人,到底还要不要还钱?
答案是——要!
图片来源:浙江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
从第十七条就能看到,在政府代偿后,经办银行仍然是要积极追偿,这钱要回去仍要还给创业担保基金。
而且第二十一条还说,逾期的,借款人的不良信用会被记录进相关信息数据库,所以看到没?想白拿42万的可以消停一会儿了。
人家浙江是钱多,但不傻。
网友的“白日梦”议论,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据财联社2月18日报道,浙江人社厅进一步解释了“浙江大学生创业失败代偿贷款”的含义——原则上予以追偿,除非实在没能力还。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想“创业者们”选择创业也最终没有人只是想去证明自己“实在没能力还”吧?
2
看似随意浙江有你不理解的风险与胆略
刻意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创业贷款以及降低各地落户门槛,这算是明着抢夺青年创新型人才了。
从七普数据看,10年来,浙江人口增长万,杭州最甚,万的增量在全国排名高达第四。
平均一下,浙江11个地市每一个都有近百万的增量,这对人口的吸收能力,当真恐怖如斯。
目前,浙江常住人口已超过万,在拥有这样巨大的人口规模后,为什么浙江仍很急迫地大张旗鼓地抢人呢?
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大力提高本地高校的竞争力;
第二,抓住新技术革命发展机遇;
第三,最最重要的,它要起好共同富裕的头。
先说第一点,最近双一流高校和学科的名单发布,浙江一共3所,与其经济实力可以说完全不匹配,而高校本身就是吸引和留存人才的宝库。
虽然浙大很强,但是今年预计的高考人数可能达到万人,它能吃下多少?尤其是和水平的人才,又能吃下几个?
高考再过4个月就来了,浙江高校对国内一流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就依靠其他方面来弥补,创业贷款也好,生活或购房补贴也罢,都是补充,而且应届生、往届生通吃。
再来说第二点,今年对杭州意义不一般,就像冬奥对于北京、张家口,年杭州要办亚运会呀。
要知道,杭州上一次对于包括房价在内的一次明显刺激,是来自16年的G20峰会,这种难得的世界级大事件,给予了杭州充分的全球曝光度。而亚运会,对于杭州来讲,也是同等的预期。
最后,第三点,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个名头很好听,给浙江戴上,是荣誉,也显示了实力,但同时也是“负担”——浙江要寻找到方法,让全省各地共同富裕起来,而且还不能再重走平均化的旧路。
浙江是在“富人区”长大的,这样的政策放在别的地方未必有效,搞不好还起反作用。最典型的莫过于贵州独山县“负债亿”事件,最后因欠一屁股债闻名全国。
大厂、国企、事业单位还有考公,这些好单位能够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其实非常有限,想要让大家都富,那明显得走更大众的路子,靠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来实现丰衣足食。
新浪财经年10月报道,在第八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辰昕就提到:
“中小微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大量农民工也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务工,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已经把中小微企业作为就业的重要选择。”
浙江15年起就促进毕业生创业,很明显也有这一方面的考虑,现在来看,这就是在实验一条可以全国范围可应用的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当然,这种政府代偿的行为,风险肯定是存在的。
阿根廷金融危机就是把责任部分摆在IMF头上了,这让人不解,IMF可是最后出手相助的人,为什么反而成了被责备的对象?
原因很简单,因为IMF的bailoutplan,也就是救助计划,让很多人有恃无恐,觉得完犊子也没关系,总有人兜底。
因此这种兜底,要有限度,不然就是一地鸡毛。
现在浙江实行这种代偿方案,面对的也是这种风险,小心一些,总没有错。
最后,虽然很多人天上掉馅饼的美梦被戳破,但浙江激发青年学生创业的深远影响值得期待,代偿这一个环节将给那些未来的中小企业创业者,以至伟大的企业家以宝贵的试错的“机遇”。
新技术革命潮起,双碳目标也将导致中国经济模式的大转变,所以,那些真心希望实现共同富裕的省市们可以接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