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独山生猪产业大迈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生猪养殖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现代化已经成了该项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数据统计,目前,独山建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52个,总面积12万平方米,生猪年出栏达17万头,产值8.35亿元,已成功列入全省“生猪产业聚集突破区”。

数据背后,是独山全力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开创生猪产业“新”局面的强大决心。近年来,独山将生猪产业作为两大农业主导产业之首,建立“一产业一县领导领衔”制度,对生猪产业进行研究部署、指挥协调、督促检查,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标准规划建设养殖场,实施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稳步推进全县生猪产业提质升级,形成全县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抓生猪产业的良好局面。

加大招商引资实施龙头企业“新”引领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全国首批62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名单,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种猪场名列其中,成为全国首批、全省两家、黔南唯一的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进一步为独山生猪养殖产业提振了信心、打造了榜样。

年,独山引进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入驻,规划建设“万头生猪产业暨种养循环观光旅游项目”,配套生猪养殖区、加工区、种植观光园区等。项目达产后,预计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征地、务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户,带动就业1.4万人。

“公司刚入驻时,在项目立项、金融政策、土地审批、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独山为我们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优质企业服务是我们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田茂清告诉记者,截止目前,该项目已投资约6.3亿元,年销售额9.92亿元,共带动贫困户户,带贫人数余人。

落户4年多来,该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先后建成单个存栏头曾祖代-祖代及父母代种猪场3个,年出栏10万头6层楼房式养殖楼3栋,单个存栏头美式育肥基地场6栋、合作社15栋、家庭农场38栋,漏粪板厂1个,年产54万吨规模饲料厂1个;现存栏基础母猪头,育肥猪存栏头,后备母猪头;存栏哺乳仔猪头,年产苗32万头,投苗12万头,上市肉猪10万头。

龙头企业是生猪产业化发展的“领头雁”,为吸引企业落户,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近年来,独山积极实行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领衔招商制度,组建高效农业产业板块招商小组,重点围绕生猪产业、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招商,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入驻企业提供项目立项、金融政策、土地审批、基础设施、服务队伍等方面服务保障,进一步吸引企业、留住企业。

至年,独山还先后引进了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中乾荟萃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规划实施了年出栏5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环保生态养猪项目等,通过不断招引龙头项目,夯实独山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强化标准建设打造生猪养殖“新”模式

走进独山县基长镇董秧村一处山坳中,记者看到,在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山一场生猪养殖项目建设现场,四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机器轰鸣不断,工人来往忙碌,大家争分夺秒抢抓工期,力争在今年6月将该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公司在独山共建有三个场,总投入资金约2.7亿元,总建设面积亩,年出栏量将达到18.75万头。”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山分公司负责人杨跃威介绍,截至目前,一场饲料机组楼房已修建完成,猪舍主体建筑已完工,正在进行二次机构预制梁安装;二场部分建设已完工;三场目前正在修建当中。

自落户独山以来,为强化防疫措施,减少土地占用面积,保护养殖生态环境,该公司大力建造了2栋现代化楼房式猪场,以及年产能12万吨附属饲料厂,还配套生活区、治污区、无害化处理区等,以全自动饲喂、恒温产房、干燥地面、粪便干湿分离系统处理等,大大提升生猪“生活条件”,打造养殖“新”模式。

“猪舍建得比我家新盖的两层楼房都高,猪住得都比我们好咯。”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陆兴民打趣着说,他印象中猪场都是脏、乱、差的环境,看着现在“高楼大厦”般的猪舍,还有一系列绿色环保的配套设施,让他不禁感叹生猪养殖产业的巨大变化。

长期以来,独山始终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标准化建设,按照最新行业标准规划建设养殖场,全县大型生猪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配套率达%,生态环保、疫病防控等各项指标全面达标,严格落实疫病防控措施,全县生猪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独山已建成标准化成年出栏仔猪达40万头以上仔猪繁育规模场2个,年出栏头以上标准化生猪育肥场6个,年产54万吨、12万吨、1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共3个;在建现代化大型仔猪繁育场1个,年出栏4万头以上的现代化大型育肥猪场6个(其中5层以上楼房式猪舍7栋),年出栏头以上标准化生猪育肥场20个。其中,涵盖各类自动化供养系统、饲养设备、控制系统、智能养殖场等现代化设备。

整合有效资源提升产业效益“新”动能

抢抓发展机遇,聚焦优势亮点,近年来,独山瞄准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前景,紧盯生猪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用3年时间打造年出栏育肥猪万头以上的“生猪调出大县”目标。年5月,独山县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12个生猪产业集聚突破区之一。

“为有效解决生猪养殖用地、资金难题,我们采取异村合作、飞地模式,整合全县50个涉农村级合作社土地资源,科学布局、合理选址,在下司、百泉、玉水等镇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独山县养殖业发展中心主任杨相策说,近两年来,独山始终坚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依托龙头企业,有效带动独山及周边多县余户贫困户余人脱贫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同时,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支持生猪生产相关政策措施的前提下,独山根据当前实际,在生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补贴、抵押贷款、生猪保险等方面,配套制定了系列支持政策,推动生猪养殖健康发展。近年来,独山县级层面累计落实资金余万元,建设11个年出栏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租金分红带动贫困户户人,户均年增收元以上,既保障了贫困户分红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又减少企业投资建场资金压力。

年,独山主动上跑对接,凭借气候环境、地理区位、仔猪基地和打造“生猪调出大县”目标优势,争取到了广州对口帮扶资金约1.51亿元,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推动项目“黔南州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采取飞地扶贫模式落地独山。

“项目共建设5层楼房式猪舍两栋、6层楼房式猪舍1栋及其它相关附属配套设施,建成后,将由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进行租赁经营。”独山县养殖业发展中心主任杨相策告诉记者,该项目租金收益共覆盖独山县户群众,每户可分红元以上。

年,独山县生猪出栏量预计将达万头,其中,育肥猪出栏80万头、仔猪出栏60万头,生猪产业综合产值将达46亿元以上。生猪养殖市场占比日益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收获明显,现代化、规模化、绿色化生猪养殖产业已初见雏形。

“十四五”时期,独山将以国家生猪产业发展导向和优惠政策为契机,以招商引资和龙头带动为突破口,新建一批现代化、标准化、大规模、高质量的大型猪场,迅速扩大全县生猪养殖规模,持续推进生猪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并在年内启动实施产能达万头以上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实现“生产-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促进生猪产业从单一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山一场生猪养殖项目地

仔猪繁育场

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山一场饲料机组

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无非洲猪瘟小区评估会

贵州日泉农牧有限公司泉发种猪场

洗消车间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胡邦荣编辑韦万利编审张明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