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人民资讯

近日,一部长达22分钟的纪录片,将有“贵州南大门”之称的黔南州独山县再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视频中独山县大量杂草丛生、遍地狼藉的景观建筑、科技城、经开区等闲置烂尾令人叹为观止,“负债亿”也成为热议话题。

近年来,贫困地区“打肿脸充胖子”,不顾实际“造门”“造景”,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并非个例,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究其根源,在于个别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错位的权力观,把“从人民利益出发”变成“从个人形象出发”,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寅吃卯粮的“负债工程”,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本该是惠民利民的事去掉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泥潭,因此,树立正确政绩观显得尤为必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党性意识,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真正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跳出“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的小格局,把“人民群众期待什么”“组织看什么”和“自己做什么”结合起来,树立“久久为功”之念,多做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少做“想当然”“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事。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的标准是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和根本目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绝不是靠嘴上说,而是靠工作来体现,靠落实来保证。一直以来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清楚的认识政绩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起而干之的行动者,彻彻底底地抓好工作落实,才能一步一步把事业推向前进,成效才会越大,政绩才会越突出。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每一件事、每一个决策,都要始终坚持把政策、资源、资金最大限度用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为群众带来最大益处,尤其要在矛盾集中的住房、就学、就医等难题上下“大力气”,绝不在任何不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上动“小心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有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刘昶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