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这段旅程,我无悔丨独山县

我是独山县玉水镇合力村驻村第一书记汪海洋,今年46岁。我所在的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始时,贫困发生率是75%,今年本村和独山全县人民一起脱贫。

我和我的队员们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时,回想我这一路走过的旅程,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农村工作难做,但贫困地区的群众好相处,能帮助水族同胞们摆脱贫困是我一生最大的收获,得到我的家人一直的理解和支持,是我最大的慰藉。

汪海洋(左一)走访群众

脱贫攻坚中,有这么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合力村下羊脚组是整个村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个村寨,上级领导多次考察调研,决定把这里作为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村寨,以此推动全村人居环境整治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与黔南州工商联联系,对方愿意出资10万元帮助这个寨子建设文化广场和排污沟。虽有了援助,部分资金还是得靠群众集资。   “我们过去没有什么文化广场,祖祖辈辈也延续到了现在。”   “反正我出不起,你们爱干啥就干啥。”   群众对于集资,非常抵触,我和我的队友们一到寨里,群众都纷纷避开那段时间我苦闷、徘徊。扶贫,扶什么?怎么扶?第一步工作应该从哪里抓起?   我的重点工作任务是“一宣六帮”,那就先把组织建设起来吧。   我和队友们通过召开调度会,认真分析困难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寨里有退伍军人、有退休干部、有老党员、有在商海里摸爬滚打过的致富能手,这些人都出过门,见过世面,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与新理念。   我们把这些群众组织起来,讲政策,做思想工作,就这样,主动集资的群众越来越多,我们的排污沟和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如期完成,露天厕所全部拆除,公共区域有人定期打扫,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十分明显。

汪海洋(左一)与同事一起下田帮群众收稻谷

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岳父突然得了脑梗塞,爱人又是独生女,孩子还在上小学,我的工作又还放不下,家里乱得一团糟。好在领导理解我,队友支持我,我匆忙请了两天假,在朋友的帮助下把岳父送去治疗。     脱贫攻坚路上,有心酸无奈,也有感动收获,在这段人生短暂的旅程中,领导的关怀,同事的支持,亲人的理解和群众的一张张笑脸是我收获的财富,这段旅程,我无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宇整理

编辑李劼

编审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