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负债的贵州独山县,减持2244万

最近贵州独山县亿元负债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了。看到一个年收入不足10亿元,每年债务利息超过40亿元的小县城如此夸张的负债,让无数围观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有股民朋友调侃到,贵州国资把贵州茅台减持一点股份,就可以把窟窿给补上了。截至7月13日收盘,贵州茅台报收.99元,亿元大约为.68万股,实际控制人贵州省国资委持股58%,合计7.3亿股。贵州省国资委减持不到0.3亿股,就可以把贵州省独山县的这个财务窟窿,就可以弥补上了。毕竟,现在是股民们都急着买入股票,正是大家高兴的时候,减持股份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了,留下这个烂摊子贵州省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现在都进去了。这种亢奋的搞法,说得好听是为了政绩,说得不好听,不过是因为县委书记权力太大,一言堂之下,胡搞瞎搞的后遗症罢了。进一步来看,贵州独山并非特例。就拿笔者从小生活的那个偏远地区的贫困县来说,每年从深圳回家过春节的时候,都还能看到一大堆上一任地方官留下来的一大片烂尾楼,不知道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来了后,这些烂尾楼能否起死回生。贵州独山有烂尾楼,海南有烂尾楼,前几年新闻也曾报道过河南、内蒙古等地的鬼城。显而易见的是,贵州独山的巨额债务窟窿在全国并非特例,只是并不是什么地方国资手里,都有贵州茅台这样的优质资源。言归正传,冯军旗笔下的《中县干部》写的关于河南县域家族生态的文章里,就曾经深刻描述县委书记巨大的权利和裙带关系直接影响到当地正常的政治生态。与此同时,小地方权力寻租更是无孔不入,山东苟晶案中的邱老师,同样暴露出来类似的问题。郡县治、天下安。显而易见的是,县一级的治理问题上,不少地方都出现失控的情况。舆论监督失位,地方一把手权势熏天、任意妄为所遗留下来的烂摊子,最终还是当地老百姓买单。这样的情形,在全国都是具有普遍性现象的,只不过是贵州独山被曝光出来罢了。前段时间,山东电视问政曝光出来,当地的一个电商平台,花了好几千万去建设,结果呢,真实运行起来的网站成本估计都用不了一百块,当地主政者面对问题,处变不惊、满口空话套话,让人印象深刻。电视问政已经算是当下一个相对较好的政务监督的形式了,可惜在全国似乎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开来。如果贵州独山这样的荒诞项目早一点曝光,就不会搭进去那么多的地方财政。更让人值得反思的是,当地省一级如何进行项目监督和管理的,明明独山县的财政收入如此薄弱为何这么多投资金额巨大的项目能够层层通关呢?所谓的股市牛市意义,不过在于把韭菜的钱,通过股东减持的方式,拿来填补银行的窟窿罢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