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那就去旅行
心与胃,总有一个在路上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标建筑。后来在这些地标建筑中,有的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供人们游览。往往说景区的发展基础,需要靠当地的文化。没有当地的文化支撑,这样一个景区的景色就不足以吸引游客来这里旅游。在贵州就有这样一个地标性建筑成为了景区,没想到却在建造的过程中成为了景区“烂尾楼”。
这个楼就是位于贵州独山县的一座烂尾楼,说它是烂尾楼,其实在最早是被作为景区建造的,如今当地还可以见到各种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建筑。只见这座高楼掩映于群山之间,带有一丝古朴的气息。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楼,正是人们依据山势而修建的。人们对这座建筑赋予了现代文化气息,同时将古代建筑风格结合在一起,打造了这样一个集古典与现代气息并存的大楼。
没想到在景区的建造过程中,种种原因使这座楼成为了烂尾楼,这就让人们感到非常的蹊跷。在很多城市中我们能看到烂尾,然而在这样的山区中看到烂尾楼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贵州的独山县,在过去的经济发展势头并不是非常的理想,一度被评为贫困县。当地原指望修建这样一处建筑来进行旅游收费。没想到在耗资2.7个亿以后,仍然没有将这座大楼建造起来,作为景区开放。反而让独山县落了个烂尾楼的结果,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这真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结局。
据当地人说这座大楼之所以会成为景区烂尾楼,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独山县是个贫困县,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这座地标性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破坏。这就违反了环境保护的条例。只见这眼前这栋米的高楼建筑,几乎与周围的山头平齐,这无疑是影响了一地的自然风貌,因此也被人们批评为形象工程。建形象工程,以自然环境保护为代价,难怪这座楼会被叫停了,这个烂尾楼的结果,自然是逃不掉整改的风险。
不过在风险整改之后,这个景区却没有人再敢接手了。一是由于这个景区位于群山之间,交通不方便;另一方面是贵州当地人对这个建筑也表示不满。这个开始被命名为水司楼的米高楼,也成为了当地的伤疤,无人敢揭。
小编认为:这座大楼破坏当地环境来发展经济本就是不合理的,如今被烂尾正是这一种自然的结果。如果后续这座楼能被投入使用,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作为建筑垃圾被拆除掉,也是需要多方抉择的一件事。
有更多关于贵州独山县水司楼烂尾的消息,在评论区留言
烂尾二十八年,黑龙江国贸大厦或成新地标!改名后更霸气再也不“宰客”了,广西北海银滩发声明,明码标价无“欺诈”花“小钱”走妙棋,碧桂园强势入驻,内蒙古大商场“复活”有望郑州一楼盘开盘,元/㎡,如今烂尾,“熬”走70户人